體壇時論:推動粵港足球縱深雙向融合 助力灣區足球發展
因疫情而停擺的粵港傳統足球賽事「省港盃」,時隔5年重啟,廣東隊和香港隊都十分重視,在開賽前兩三個月即着手籌備。有意思的是,當得知香港隊將派出以杭州亞運會男足班底的參賽陣容時,原本以省內某中甲球隊組隊的廣東隊,立即多方協調,改為以中超球隊梅州客家為班底的陣容。廣東隊已經連續兩屆無緣省港盃冠軍,調整組隊計劃,一方面是看到香港隊的牌面實力,另一方面也是增加衝冠砝碼。
在老一代粵港球迷心中,省港盃分量很足,承載着兩三代人的美好集體回憶。可以說,霍英東先生當年創賽初衷,在競技和兩地交流融合層面,都得到很好的詮釋和體現。
筆者認為,兩地足球交流不應僅僅停留在省港盃上。當前,無論是在內地還是香港,足球依然是最受歡迎的體育項目,擁有龐大的球迷群體。不過,從足球發展本身來看,兩地都存在各自不同的問題與困難。
1994年,內地甲A聯賽啟動,標誌着中國足球走上職業化道路。今年恰逢30周年,中國的球迷數量、球市規模大大擴張,但中國足球的競技水平,與歐美乃至亞洲國家的距離,卻越來越大了。去年以來足球反腐,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國足球水平停滯不前的原因。
香港足球的職業化比內地早數十年,有過輝煌,亦曾因賭球問題深陷困境。近年來,通過一系列整頓和改革,香港足球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當前,香港足球需要破解的,是球市規模有限、社會支持力度不足、俱樂部經營舉步維艱、職業球員保障和長遠發展等問題。
體育是最容易推動也是最快見效的交流方式,粵港澳人緣地緣相近,又有大灣區國家戰略加持,以足球為代表的體育交流,理應走在前面。省港盃重啟,加上明年粵港澳全運會舉辦(香港將承辦足球比賽),粵港兩地應該優勢互補,提前布局。不管是競技體育還是社會體育,粵港應該推出一些促交流的務實舉措。
香港方面,應該借助大灣區內地城市龐大的球市規模,把俱樂部和球員推向內地,擦亮香港足球品牌。這樣不僅有利於香港足球的進步,兩地球市融合也將引來商業活水,反哺香港足球。
對於內地而言,能夠從香港的足球改革、管理以及對外交流經驗中有所啟發。而只有通過廣泛和深度的交流,才能吸收和借鑒,互相促進。
值得欣慰的是,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足球聯賽在內,多個足球交流項目正在醞釀,或已推出。接下來,期待兩地在球員、俱樂部交流和賽事打造等方面,推出更多體制機制方面的創新,打造「灣區足球」品牌,助力中國足球事業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