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上半年中國經濟企穩壓力或加大

◆學者指出,今年導致經濟增長壓力加大的因素有四,主要是房地產、外需以及報復性消費的衰減和「新三樣」投資的下行。圖為山西太原市民在一家房地產售樓部看房。 中新社
◆學者指出,今年導致經濟增長壓力加大的因素有四,主要是房地產、外需以及報復性消費的衰減和「新三樣」投資的下行。圖為山西太原市民在一家房地產售樓部看房。 中新社

  展望今年經濟形勢 籲加大宏觀政策力度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2023年中國實際經濟增速達到5.2%,可謂超額實現年初目標,令人為之一振。但與此同時,價格走勢持續走低,未與經濟同步修復,揭示總需求隱憂,受此拖累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平減指數罕見為負,名義GDP增速偏低,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存在差異。展望今年中國經濟走勢,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在20日舉行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月度分析會上指出,中國經濟韌性仍強,但今年上半年經濟企穩壓力可能加大。多位學者建言有必要加大當前宏觀經濟政策力度。

  陸挺分析,今年導致經濟增長壓力加大的因素有四,主要是房地產、外需以及報復性消費的衰減和「新三樣」投資的下行。首先是房地產市場仍在下行。前幾輪中國經濟快速復甦,房地產都是發動機和領頭羊。儘管中央及地方支持樓市政策頻出,但「今年1月以來新房和二手房銷售仍在下行,房價也在下跌,居民購房意願繼續降低,保交樓進展有限。」

  消費的報復性增長將減弱

  第二方面來自外需,「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在今年可能大幅減緩至2023年的一半左右,過去幾年加息的滯後影響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增速下滑。」陸挺認為,這必然對中國的出口造成影響,另外近兩年FDI(外商直接投資)增速的減少對出口也會有所影響。

  另外,消費的報復性增長將會減弱,「最後一輪報復性消費可能在未來一個月春節的消費。」與此同時,陸挺指出,由於股市、房地產市場下滑造成的居民財富縮水,以及減薪及未來收入預期降低,都會影響到下一步的消費和家庭投資。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去年「新三樣」等增長亮點可能成為今年增長的負擔。陸挺指出,過去一年「新三樣」無論投資還是產出都十分靚麗,但要看到某些領域或許出現投資過剩,比如碳酸鋰價格已從2022年高點跌掉70%,光伏組件價格跌掉50%,價格下跌可能帶動未來相關投資下行,從而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壓力。

  實行更有效政策組合穩住房地產

  宏觀政策方面,陸挺建議,要實行更有效的政策組合,首要是穩住房地產,一方面,加快摸底調研各地保交房問題,做好分類,防止開發商違約進一步蔓延,想方設法做好保交房的工作,用好用足央行2,000億人民幣的專項再貸款。與此同時,保障地方政府基本運作,加快摸底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還本付息情況,及時紓困,但必需同時加強約束機制;加速已開工的基建工程,尤其是跨區域重點工程的施工,保障和加速人口淨流入的重點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在同一場合也分析指出,從GDP增速多年復合平均水平看,當前中國GDP增速與趨勢值達到1至2個百分點,顯示政策力度應該加大;從去年12月價格指數同比雙雙為負看,可能表明現在經濟面臨的收縮壓力比想像更大,宏觀政策應當更加積極。房地產是當前經濟面臨收縮壓力的主因,要加大力度支持,對沖對經濟整體的衝擊。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也提到,目前地產調整顯著,房價持續下行,居民資產隨之收縮,由於70%居民資產是房地產,導致消費和投資困難,同時地產抵押品價值下降,掣肘信貸擴張,住房剛需減少。因此,應當加大政策力度,強化區間調控,提供平穩宏觀政策環境。

  CMF報告:料今年中國經濟增長5%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發布的報告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計為5%,政府經濟增長目標應設置在5%左右。多因素支撐今年經濟實現5%增長目標,包括房地產投資在政策調整下降幅度有望收窄,工業生產韌性和新舊動能轉換支撐工業投資,消費特別是服務消費仍或保持一定韌性,超額儲蓄或有一定釋放,財政支持力度有加大空間,貨幣政策有一定降息降準空間,前期政策包括去年底新增萬億國債額度落地等效應釋放。

  報告建議財政政策更加積極,前置發力,中央財政赤字率3.6%,專項債額度與2023年持平,貨幣政策繼續發力,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實施啟動降準降息,加大貸款額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