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香港工程科技力量 助力強國建設

  「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大會昨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大會作出重要指示,及向受表彰的「國家卓越工程師」和「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致以熱烈祝賀。是次獲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稱號的81人中,包括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張利民、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教授蘇權科。「國家工程師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師領域的最高榮譽勳章,彰顯國家對工程師的高度重視和肯定,也是對自主創新的禮讚。香港學者獲此殊榮,再次證明香港創科研發、應用的雄厚優勢,也激勵香港創科力量積極進取,貢獻香港和國家高質量發展,助力推進現代化強國建設。

  工程師是推動工程科技發展的創新主體,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學者形容:「如果將創新鏈從前至後按1到9排序,1到3是在實驗室的研發階段,7到9是產業落地,那麼4到6中間的這一段就是工程師發揮智慧與力量的範圍。」科學家的「大腦」和工程師的「雙手」同樣重要。

  習近平在重要指示中指出,工程師是推動工程科技造福人類、創造未來的重要力量,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受表彰的個人和團隊是我國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的優秀代表,是廣大工程師的榜樣。習主席希望全國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堅定科技報國、為民造福理想,勇於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鍛造精品工程,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服務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更大貢獻。

  以黨中央、國務院的名義進行「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尚屬首次,可見其規格之高、分量之重,透過樹立典型,打造新時代卓越工程師隊伍,強化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建設,激勵動員廣大工程師奮進新時代、建功新征程,也反映了國家加快科技創新自立自強步伐、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破解「卡脖子」的決心與毅力。

  獲授「國家卓越工程師」的兩位香港學者,都是相關領域的佼佼者。蘇權科是港珠澳大橋工程總工程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重大工程項目戰略規劃與技術架構、海洋工程結構及耐久性技術、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與智能建造、智能運維技術等;張利民多年從事各種地基、斜坡安全、山泥傾瀉風險管理以至氣候變化應對的研究,曾參與過多項岩土工程項目,包括2008年汶川大地震重建研究等,張利民團隊去年獲資研局撥款,開發覆蓋香港全境的斜坡數字孿生系統,該系統能增強香港和其他地區現有斜坡安全系統的抗災能力,協助香港實現「智慧減災」,推動建設「智慧城市」。

  香港學者獲得國家最高殊榮,再次顯示香港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和一流的科研學者,香港創科界更要腳踏實地,在關鍵核心工程技術研究勇於突破,以創新提升香港和國家的競爭力,不負國家的厚愛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