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論事/預算案應大力拚經濟 提振香港發展信心\姚志勝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表示,香港過去一年錄得3.2%的經濟增長,他現時正預備新財政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形容滿腦子都是公共財政的可持續。在行政長官李家超帶領下,特區政府以「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福」為主軸,抓住了香港由治及興的需要,也回應了主流民意的呼聲。但必須看到的是,香港經濟正面對嚴峻挑戰,經濟復甦未如預期,股市樓市持續下跌,再加上因賣地收入銳減令財赤問題不斷惡化,都為特區政府帶來挑戰。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既要為經濟發展注入更大動力,也要確保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厲行開源節流,減省非迫切的重大開支,更要全力振興資產市場。倘若政府研究開徵新稅項,就不可違反香港簡單低稅制原則,以免打擊資產市場信心,對香港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全力增強「興」的動能,重建經濟信心,將是新一份預算案最重要的工作。

  香港過去一年錄得3.2%的經濟增長,與其他發達經濟體相比並不算差,但升幅確實較預期低,當中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美國的暴力加息所引致的高息環境,令借貸成本加重,打擊地產市場,亦對經濟構成了較大壓力。

  二是資產市場在疫後持續疲弱,樓市持續下挫,股市不斷「探底」,樓市股市關係廣大市民的身家財產,資產市場不景對香港經濟產生連鎖效應,進一步打擊市民的消費力,導致了經濟上的惡性循環。

  三是隨着內地居民旅遊習慣的改變,加上內地消費市場的不斷升級,香港對內地旅客的吸引力有所減弱,去年全年訪港旅客初步數字約3400萬人次,對比疫情前的旅客量大約只恢復了一半左右,而且旅客的消費模式亦有所改變,外界預期的疫後「報復式消費」並未有出現。

  樓市「減辣」應對挑戰

  此外,香港經濟正進入轉型期,「十四五」規劃確立了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指明清晰路向,但建設發展「八大中心」需時,需要大手筆的投入,也未必能夠在短期內見效。在各種因素之下,香港依然取得3.2%的經濟增長已屬不易,反映了香港經濟的底氣和韌性。當前香港機遇與挑戰並存,新一份預算案必須體現出政府對拚經濟、惠民生的謀劃和承擔,也要回應各界關注的財政持續性問題。

  香港是一個金融中心,股樓旺,經濟穩,這是香港發展的規律。預算案要在振興樓市股市上有具體行動,不能將股樓齊跌簡單視作市場正常調整。全世界的金融中心,都高調重視資產市場,保障資產市場穩定。針對香港資產市場疲弱,預算案需要有針對性措施,一方面果斷推動樓市「減辣」。事實上,反映投資者入市的新住宅印花稅(NRSD)上月增至311宗,按月升約4成,創近2年單月新高,稅務局資料亦顯示,去年12月份3大住宅辣稅共錄377宗,較對上一個月(11月)的259宗,按月增加46%,這些都說明政府「減辣」對於樓市的提振作用,但顯然力度並不夠。

  「辣招」的出台主要是針對居高不下的樓市以及熾熱的炒風而來,現在這些情況已經不存在,樓市不是過熱而是過冷,交投低迷,樓市深度調整,再維持「辣招」根本沒有理由,反而影響市場氣氛,甚至令到發展商不敢貿然投地,從而導致政府財政收入大受影響。樓市是香港經濟的基石,現時樓市在外圍衝擊加上人為長期遏抑,面臨巨大下行壓力,屆時再「減辣」恐怕為時已晚,特區政府可全面檢討「辣招」,果斷「減辣」,重建市場信心。

  維持簡單低稅制優勢

  在股市問題上,預算案同樣要有針對性部署,加強股市的流動性,進一步降低股市印花稅,主動爭取外國特別是中東、東盟國家的資金及企業落戶香港,更要避免打擊市場信心。鑒於目前港股大幅下跌,不少優質藍籌企業股價低殘,特區政府可研究要求金管局在外匯基金的投資組合上,加大對優質港股的投資比例,既可為股市注入更大的動力和信心,而且現時不少藍籌股殘息高,政府投資將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報和股息收入。

  香港奉行審慎理財,量入為出;致力避免赤字;確保政府開支的增長率不超越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以及維持簡單、明確的低稅制,這些原則都已寫進基本法。為確保香港財政的可持續,預算案應厲行開源節流,在開源上應通過振興資產市場,從而恢復賣地收入。同時,預算案也要繼續投資於香港長遠發展,包括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北部都會區等,都是香港長遠發展所繫,將為香港經濟持續注入動能,絕不能因財赤而減少投資。

  在節流上,對於削弱民生福利開支必須慎之又慎,更重要是因時制宜檢視一些大型的項目,例如香港是否適宜同一時間開展多個拓地造地計劃,在財政壓力巨大之下是否應該有所取捨?而且大量造地會否對香港樓市及經濟造成影響?這些問題都可以作出深入研究,政府的資源有限,特別是在財赤嚴重之時,好鋼更要用在刀刃上,各界都期望預算案能夠展現出更大承擔和魄力,重建香港經濟信心。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