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陷衰退 歐洲經濟增長引擎失靈
【大公報訊】綜合《紐約時報》、路透社、天空新聞台報道:德國面臨能源成本上升、高通脹和預算危機等多重困境,1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德國經濟去年萎縮0.3%,今年前景持續悲觀。缺乏資金的德國政府計劃削減農業補貼以填補虧空,引爆農民示威。不堪忍受通脹壓力的德國鐵路工人日前亦發動大罷工。德國總理朔爾茨領導的三黨聯合政府支持率一路下跌,逾四成民眾認為本屆政府「撐不過今年」。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15日發布的報告,去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0.3%,自2020年新冠疫情出現之後首次負增長。德國聯邦統計局局長布蘭德說,德國去年整體經濟發展步履蹣跚,儘管最近有所改善,但各個層面的物價仍然居高不下,抑制了經濟活動。德國去年全年通脹率為5.9%,食品漲價12.4%,能源漲價5.3%。德國聯邦經濟部坦言,今年初經濟將持續疲軟,目前的數據「還不能表明經濟會迅速復甦」。
德國零售銷售、出口和工業生產去年均有所下滑,作為經濟支柱的製造業受到能源成本上升、全球需求減少和融資成本上升等多重打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測,今年德國經濟將增長0.6%,但仍將是全球表現最差的主要經濟體之一。德國是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這些數據對歐盟而言不是好兆頭。
能源漲價致製造業萎縮
《紐約時報》18日稱,德國一直被視為歐洲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如今德國經濟卻陷入停滯,暴露出一些結構性問題,例如缺少本土能源供應來源。德國此前高度依賴俄羅斯的低價能源,但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後跟隨美國制裁俄羅斯,導致本土汽車製造、鋼鐵和化工等關鍵產業生產成本飆升。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德國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生產收縮2%,出口下降1.8%。
與此同時,德國被迫捲入與美國的「補貼戰」。美國通過《通脹削減法案》和《芯片和科學法案》,向本土新能源及半導體製造業提供補貼,吸引歐洲公司赴美設廠,加速歐洲製造業外流。8日,歐盟委員會批准德國一項總額超過9億歐元的國家援助計劃,支持瑞典北方伏特公司在德國建立電動汽車電池廠。但目前歐盟准許成員國發放的補貼規模總體仍偏低,短期內很難見效。
去年底,德國最高法院禁止將600億歐元新冠基金用於其他資助計劃,導致德國政府出現巨大的預算缺口,經濟前景雪上加霜。德國政府提出通過削減農業補貼、取消農業稅收優惠等措施填補資金缺口,引爆大規模農民示威。當局本月初作出一些妥協,但未能平息民憤。15日,數以萬計的農民駕駛數千輛拖拉機和貨車進軍柏林。10日至12日,鐵路工人亦發動新一輪大罷工,要求加薪以應對通脹影響。本輪罷工導致德國全境約80%的長途運輸服務被取消,大部分聯邦州的區域列車也完全停運。
這一切都給德國重新貼上了「歐洲病夫」的標籤。上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德國曾在東西德統一後失去了競爭力,被稱為「歐洲病夫」。
聯合政府或撐不過今年
本月初公布的「德國趨勢」民調結果顯示,僅有19%的德國人對朔爾茨的表現感到滿意;僅有17%的人認為由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組成的聯合政府表現良好。德國不景氣影響了德國民眾對俄烏衝突等議題的看法,多達41%的人認為德國對烏克蘭援助過多,較2022年4月幾乎多出一倍。德國政府此前稱,今年將向烏克蘭提供80億歐元的軍事援助。
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公開支持農民示威。民調機構輿觀(YouGov)11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該黨支持率已升至24%,僅次於基民盟和基社盟組成的聯盟黨(29%);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的支持率加起來也只有33%。「德國趨勢」民調發現,逾四成德國民眾認為三黨聯合政府撐不過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