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亮:卸任後專心科研 學習人事管理

◆陳家亮手捧醫學院傳訊組以他多年的報道製作成的巨型心意卡拍照,一臉滿足。香港文匯報記者金文博 攝
◆陳家亮手捧醫學院傳訊組以他多年的報道製作成的巨型心意卡拍照,一臉滿足。香港文匯報記者金文博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金文博)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將於本月底卸任。在回顧長達11年的院長生涯時,他以「鞠躬盡瘁」總結自己為醫學教育及醫療創科的付出。他表示,卸任後仍將專心科研和學習做好人事管理,希望為打造香港成為醫療創科中心作出貢獻,實踐創科抱負。他並提到,香港需要增加本地醫生人才培養,學院早於六七年前已為此籌備,做好軟硬件準備,相信每年醫科生名額增至400個亦能應付。

  陳家亮是首位擔任院長的中大醫學院畢業生,也是歷來任期最長的院長。他昨日在與傳媒茶敘時表示,卸任後將繼續醫學院的教研工作,但會先「放大假」18個月,「日日做gym」鍛煉好身體以及學習做好人事管理等自我增值。

  他強調,自己對創科有遠大抱負及夢想,未來十年希望在自己專長的腸道微生態領域,透過推動知識轉移和「落地」,帶動其成為香港新的創科產業,並透過建立龐大、完善醫療資料數據庫及生物樣本庫,協助打造香港成為醫療創科中心,吸引跨國藥廠企業扎根香港,並在香港以至大灣區研發新藥,為新一代帶來工作和機遇,使醫療創科成為香港龍頭產業和重要經濟支柱。

  醫學院每年可收400學生

  面對香港醫生人手不足的挑戰,陳家亮認為,長遠始終要靠增加醫科生名額加強本地人才培養,學院早於六七年前已為此籌備,在軟、硬件方面都「做好一切準備」,即使由現時每年295個增至超過400個學額也沒有問題。

  卸任在即,陳家亮說,擔任院長期間令他最自豪的,莫過於「人的成長」,包括樂見學生成長為醫生,以及很多年輕同事成為「超級巨星」,包括「無創產檢之父」盧煜明、莫樹錦、黃秀娟等,「他們都不是從海外高薪挖角回來,而是在本地進行研究、成長的教授。」

  對繼任院長的師弟趙偉仁,他表示,與對方認識及共事數十年,雙方合作無間,並形容其為人隨和、國際人脈強,更是內視鏡領域的世界頂尖人才,自己今次交棒是「如釋重負」,相信新院長將會青出於藍。

  陳家亮又寄語醫科生「學醫是學做人」,不是純粹學習知識和技術,直言當醫生是「吃力不討好,有苦自己知」,希望學生們要想清楚是否真的想做醫生,為了什麼而做醫生,以及最重要的是「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