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倡穿透式嚴查 狙擊新型隱性腐敗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廉政專家指出,近年來,金融領域內新型和隱形腐敗問題日益凸顯,金融「蠹蟲」竭力地嘗試「腐敗變異」,嬗變為新型腐敗,以更加隱蔽狡猾的方式對抗監督。這需要有紀檢監察部門掌握金融腐敗的新形態、新特點,通過穿透式審查調查、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等手段,不斷提升金融反腐的專業性、精準性。

  受賄不收錢 假投資斂財

  剛剛播出的央視反腐紀錄片《持續發力 縱深推進》披露,中國人民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范一飛在金融領域堪稱新型腐敗、隱性腐敗的典型,他直言:「我不走明道,走其他的所謂路徑。商人把錢送到我辦公室,我也不會要的」。片中披露,這位深耕金融系統近40年的專業官員,經由弟弟經營的一家投資公司,作為暗度陳倉的主要斂財通道。行賄范一飛的方式大多不是真金白銀,而是提供一個「投資」項目,設置一個金融產品,由他弟弟的公司出面「投資」作為幌子,就能獲利豐厚,甚至有時候,所謂「投資」根本不出錢,只是簽一紙虛假協議。

  中國人民大學反腐敗與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暉對香港文匯報指出,由於金融具有專業性,壁壘比較高,金融領域腐敗分子很多精通監管規則,熟悉市場操作,犯罪手段從過去的直接以權謀私轉化為利用專業知識、通過金融業務程序進行作案,創造出「代持」、「影子股東」、「影子公司」、「政商旋轉門」、「提前築巢」「逃逸式辭職」等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形式,因而更為隱蔽,危害性也更大。

  他認為,因應腐敗手段隱形變異、翻新升級的新態勢,要求辦案機關提高專業能力,通過穿透式審查調查等方法去偽存真,發現問題線索。同時,需要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加大追究行賄人責任,以削減腐敗滋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