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人溺水 施救知識

  昨日(18日)灣仔有女子疑企圖跳海自殺,附近一名青年見狀,立即拋下救生圈和報警,女子其後獲救援人員救起並送院治理。但未必每次遇見有人墮海都能冷靜處理,石澳早前發生的遇溺慘劇,兩名兄弟跳海救親友時不敵怒海,最終2死1傷。遇見有人溺水,千萬不要貿然跳到水中施救,因普遍市民都不是專業拯溺員,如衝動下海反令自身難保。現一文分享遇人溺水應該要怎樣做,才可有效避免憾事發生。

  為何有人溺水時似安靜地站着?

  溺水的時候,人體的肌肉變得僵硬,並且大腦會處於半昏迷狀態,無法呼救。所以,溺水者處於安靜狀態;另外,由於人體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人在水中是處於懸浮的狀態,溺水者看上去像站着。但如果溺水時間過長,患者會出現昏迷、心跳停止、甚至失去生命體徵,就會漂浮在水面上,以仰卧位或俯卧位在水面上漂浮不動。

  如何識別溺水?

  提到溺水,很多人自然聯想到溺水者在水中驚慌失措、瘋狂拍打水面的情景。除了拍水外,溺水者還會有哪些表現?若出現以下這幾個表現,可能提示有人溺水了:

  ■ 溺水者最初的表現為在水中掙扎;

  ■ 掙扎一番後,溺水者往往身體直立,「安靜」地站在水中;

  ■ 溺水者的嘴巴張開,頭向後傾斜;

  ■ 溺水者的眼神渙散,無法專注或閉上眼睛。

  判斷救援方式

  ■ 千萬不要貿然跳到水中施救。要立即高聲呼救,尋求幫助,並撥打電話報警。

  ■ 先考慮岸上救生:利用救生圈、浮板、甚至膠樽等可浮物品或竹竿、木條等施救。

  ■ 如須涉水救援時:得觀察地形,如漩渦或水流過急時,應立即放棄。

  ■ 溺水者離岸不遠:集合其他人手拉手,以「人鏈」的方式合作救援。

  ■ 溺水者離岸較遠:應使用船艇救援,除非專業救生人員,否則勿高估自己能力貿然下水救人。

  ■ 需要經過專業救援訓練,方可下水救人。溺水者要保持冷靜、不要拚命掙扎,聽從救援者指揮非常重要。

  把握急救重點

  頭部高過水

  下水救人,最好從背後靠近溺水者,並使其頭部高過水面,以保持呼吸道暢通。

  搬移要小心

  由於施救者不一定知道溺水者的頸部或其他部位,在溺水時有無其他傷害,移動時應特別留意。

  取出堵塞物

  救起溺水者後,應先觀察其是否有意識,如有可見的異物堵塞口鼻,可用手輕輕的掏取異物。

  嘔吐頭轉側

  溺水者嘔吐時,可小心、溫和的轉動頭部至側邊,若評估呼吸道無阻塞,也可使其側卧,等待送醫。

  掌握黃金期

  溺水者明顯沒有意識、對疼痛刺激也沒有反應,沒有呼吸時,就必須立即為其人工呼吸,因為即使溺水者停止呼吸,還是有可能「挽回」,施救時間可比一般急救更久一些。人工呼吸之後,觀察溺水者是否出現反射性動作,如果還是沒有任何動靜,要爭取時間盡快為其施以心肺復甦術(CPR),以CPR 30下、人工呼吸2次持續急救。

  保暖防失溫

  溺水者如有反射性動作如咳嗽、手腳抖動時,須為其保暖。盡可能擦乾溺水者身體,用毛氈、甚至鋁箔、報紙予以包覆。就算是炎夏,溺水者也可能失溫、影響功能恢復。

  高濃度供氧

  如果現場有氧氣設備,一定要盡可能給予最高濃度的氧氣。溺水時,因為在水中遭到壓力,水進入呼吸道,誘發過度換氣,進一步則會造成呼吸中止,不同程度的喉部肌肉痙攣,會引起低血氧、酸中毒,心肌失去功能,最後造成心跳停止、中樞神經缺血。若溺水者一開始就有喉部肌肉痙攣者,水分較不易進入肺部,但有八至九成的溺水者可能因窒息導致呼吸道鬆弛,水分進入肺部,造成肺泡擴張不全、肺泡微血管損傷,而引起肺水腫、代謝性酸中毒,因此溺水者獲救後都需住院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