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遠洋漁業 發展深海養殖

◆半潛式桁架深海網箱,政府會進行前期投資,再租給養殖漁戶用。 漁護署圖片
◆半潛式桁架深海網箱,政府會進行前期投資,再租給養殖漁戶用。 漁護署圖片

  漁業曾是香港開埠初期的本地主要產業,但伴隨漁業資源減少及行業轉變等因素,香港水域的漁獲自1980年代末起持續下降。為保護本地水域生態環境,特區政府自2012年起禁止在本地水域進行拖網捕魚,並設立本地漁船登記制度,以限制捕撈力量過度發展。在近海捕魚受限的大背景下,《藍圖》提出特區政府將推動遠洋漁業,以開啟香港漁業歷史的新章節,同時政府亦將積極發展深海養殖和塘魚養殖,幫助漁民解決養殖業投資門檻高的入門障礙,促進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

  漁護署署長梁肇輝在訪問中表示,香港本地漁船以往以家庭式作業為主,捕撈地點涵蓋香港水域及我國南海,然而若一味發展近海捕撈,不利於長遠保障漁業資源,特區政府需要控制各類漁船的捕撈力量在合理水平,但捕撈漁業佔本地漁業總產值九成以上,短期內養殖漁業無法替代捕撈,故發展遠洋漁業是一個可行方向。

  爭取國家遠洋漁船配額

  「國際水域(又稱公海)的捕魚權有限制捕撈配額,香港以往並沒有這種先例,直接爭取配額會非常困難。」梁肇輝說,好在國家在遠洋漁業已有豐富的經驗。翻查資料,2022年中國擁有遠洋作業漁船2,551艘,其中公海作業漁船1,498艘,作業區域分布於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和南極海域,而CEPA協議亦允許香港投資從事內地遠洋漁業,故特區政府計劃與內地相關部門商討,爭取國家遠洋漁船身份、指標和配額。

  在合作國家的管轄海域進行捕撈亦是發展遠洋漁業的途徑。梁肇輝指,漁護署現時透過「漁業持續發展基金」資助一個先導計劃,協助本地漁民到阿曼沿海水域開展過洋性遠洋漁業,此外,有本地漁民與內地企業合營到南太平洋,如馬紹爾群島和密克羅尼西亞專屬經濟區,從事金槍魚延繩釣漁業,署方會繼續為該些項目提供技術支援。

  「如果長期進行遠洋作業,漁民就要改變傳統的經營方式,向公司化、規模化轉型,遠洋船通常會長期在獲批准的海域停留,漁民可僱用員工協助作業,甚至可在港遠程經營漁船。」梁肇輝說。

  政府租借深海網箱等設施

  在發展深海養殖方面,梁肇輝表示,特區政府計劃於黃竹角海、大鵬灣、外塔門和蒲台(東南)位置劃定新養殖區,總面積約600公頃,是現有養殖區的3倍面積,目標將本地養殖海魚產量在5年內增加一倍,至1,200公噸,15年內增至約6,000公噸,即現時10倍水平。

  「深海養殖的前期投入成本偏高,一個大型的桁架網箱魚排投資可能要2,000多萬元,全部由私人投資比較困難。」因此,特區政府計劃推動行業組織統籌管理新區的養殖活動,例如由政府資助提供深海網箱等設施予團體租用,估計四五年可收回成本。

  在塘魚養殖方面,由於涉及土地,以往亦存在與種植業類似的問題,即土地資源不穩定,無法讓經營者形成穩定的預期。梁肇輝透露,特區政府會以擬建的三寶樹濕地公園為試點,在園內劃定魚塘範圍,並提供合適的土地及配套設施,為養魚戶提供穩定作長遠經營。 「業界以前抱怨飼養的塘魚經常被鳥類捕食,現在我們將魚塘規劃為濕地環境的一部分,為鳥類提供食物成為魚塘的一部分生態責任,剩下的魚仍然可進行售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