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之都 名要副實

  黃國 香港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

  香港素以高效率見稱,IMD發表的《世界競爭力年報》,在「政府效率」評分上,香港常居世界第二甚至第一位,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事。然而,筆者留意到一些颱風後的善後、修復工作特別緩慢,有失「效率之都」的美譽。

  十號風球「蘇拉」去年9月初襲港,城門水塘行山徑多處受到破壞,亦發生小規模山泥傾瀉。及至10月中,筆者收到市民反映,在「蘇拉」遠去一個半月後,行山徑仍未見修復清理,滿路碎石泥濘、塌樹枯枝。10月24日,筆者親身到城門水塘,發現情況仍未改善,行山如同障礙賽,遊人容易受傷,一些地方拉起警戒線試圖一封了之,道路未能通車亦恐妨礙救援。翌日去信漁護署反映問題,敦促署方加速清理,10月底收到署方回覆,承諾盡快跟進,並稱會優先修復路陷,讓工程車輛通過,預計11月內重新通車。

  轉眼兩個月過去,2024年1月7日筆者再次到城門水塘檢查進展,發現修復作依舊「半桶水」,部分路段仍未能通車,一堆堆泥頭僅以圍欄圍起,大煞風景。終於,在再次表達關注後,1月14日泥頭清走,行山徑才算大致完成修復,惟一些斜坡仍未完成工程,須以帆布遮蓋。

  行山徑不暢,有損遊人旅客的觀感體驗,亦帶來安全問題。今次修復清理用上四個半月時間,實難滿意,尤其花大氣力解決路陷問題後,卻剩低幾堆泥頭遲遲不清走,妨礙通車,令人費解。

  除了城門水塘行山徑,筲箕灣耀興道的斜坡修復亦被批評太慢,最快到3月才能重開一條行車線,6月才有望全線重開。同意耀興道的工程要謹慎進行,確保巨石不滑落,但附近耀東邨、興東邨的居民,因多條巴士小巴線改道,已忍受出入不便四個月,如果年中才全線重開,即用上九個月時間才完工,「香港效率」絕不應這樣。期望政府更加急市民所急,重視效率,展現施政為民,向社會交出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