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觀察】中國金融強國內涵與歐美有本質區別
繼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後,2024年開年的省部級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將主題聚焦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系統闡釋中國特色金融之路與金融強國的內涵,中國將探索一條與歐美有本質區別的金融強國之路。
從世界發展的歷史看,可以稱為金融強國的國家大概只有荷蘭、英國和美國三個國家。這些金融強國大多具備一些基本特徵,比如,本國貨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掌握金融領域關鍵基礎設施,擁有全球有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治理中有足夠話語權等。
當前美國作為頭號金融強國,正是以全球最大淨債務國來體現其金融強國地位的。依靠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美國大量發行國債並被國外投資者持有,凸顯其以國家信用動員全球資源的特殊地位。
中國建設金融強國,要綜合考慮我們的發展階段和基本國情。金融強國除了要以強大的經濟基礎、綜合國力作為基礎外,還要具備一系列關鍵核心金融要素,包括強大的貨幣、中央銀行、金融機構、國際金融中心、金融監管、金融人才,這些是建立金融強國的硬件支撐。與此同時,中國金融強國內涵和價值取向與英美有明顯區別,決定了中國走出不同於西方金融模式的發展之路。
中國特色金融以人民為中心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與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質區別。一方面,西方金融以資本為中心,側重對富人、大企業的服務,也由此帶來貧富分化等社會問題;而中國特色金融強調以人民為中心,服務於大眾,「普惠性」是鮮明的中國特色。另一方面,西方金融素以獨立運營為基本原則,而中國金融尤為強調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金融發展的根本。另外,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也是當前中國金融的特色和優勢。
當前中國金融仍然「大而不強」,金融業很多規模指標處於世界前列,比如債券市場規模全球第二,銀行業資產世界第一,但是效益差很多。中央提出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金融強國建設,就是要優化和塑造中國特色的金融調控、監管、市場以及產品服務、基礎設施體系。
值得關注的是,擴大金融開放被置於金融強國建設的重要環節。一方面,通過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等措施,補齊金融基礎設施短板,完善支付清算體系;另一方面,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在此間將進一步強化。另外,中國需要瞄準規則和標準,對跨境金融監管、數據流動和隱私、數字貨幣、人工智能等重大問題探索建立治理規則,提升中國在金融治理領域的話語權。唯有久久為功,持續努力,最終取得與中國經濟實力匹配的金融實力和國際地位。◆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