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釋疑配套需到位

  張文嘉 博士 海南省政協委員 荃灣區議員

  垃圾徵費由4月1日起實施,近期本港各處及媒體平台都有見到政府宣傳片和海報。然而不少市民表示,對該政策的各項細節都仍處於「迷茫」狀態,疑慮多多,認為該政策的相關指引並不清晰。現在距離垃圾徵費正式實施只剩兩個多月,為了讓新政策能夠有效順利實施,政府需要釋疑到位,向市民提供清晰的解釋和保障措施,避免到時可能會引發更大混亂,環保效果適得其反。

  當務之急是需要全面、清晰地向公衆解釋清楚。目前對於該政策的介紹和宣傳,大多較為籠統,重在介紹垃圾袋的規格大小。然而大多市民心中卻有不少疑問,如到底哪裏可以扔,而哪裏又需要指定垃圾袋?廚餘該當如何收集處理?大型垃圾如何界定?尤其現在市民熱衷網購,無法避免地會產生各種大小的紙皮箱,這又屬於哪一類垃圾,應如何處理?

  到各地區組織統一的講解會

  垃圾處理事關民生,事關市民的「荷包」,徵費已引起部分市民不滿,若不及時釋疑到位,恐怕市民只會對此越加反感。

  因此,在這有限的兩個月內,必須要讓該政策深入社區,做到「上情下達」。在這當中,區議員的角色相當關鍵,與新政策實施、執法相關的各部門,都應該到各地區組織統一的講解會,同步各地區宣傳工作,將具體的清晰指引傳達給區議員,再由區議員向市民清晰解說。此外,除了宣傳海報外,政府亦應召開相關新聞發布會、解答會等,針對在全港各區搜集到的市民的疑慮,一一講解清楚。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實施垃圾徵費的出發點,是推進本港更加環保,但由於指引不夠清晰,導致市民出現誤解。因此,在新政策實施後,所徵收的費用會用在何處?是否投入到垃圾處理等相關的環保工作中?如果政府能向市民釋清這些疑慮,相信大家對該政策的實施也會多些配合和信任。

  適當增加人手應付新增工作量

  另一方面,相關配套需要完善到位。近來已有許多市民「趕尾班車」,為了之後避免徵費,現在開始慢慢棄置大型垃圾,如大箱紙皮、舊家俬等一類大型物件。對此除了政府需要派員加強清理和收集回收之外,亦可以考慮由關愛隊和區議會攜手,將現時居民棄置的大型二手家俬,轉贈給有需要的基層家庭,這也是為環保出一分力。

  同時,要適當增加人手,應付執行初期可能帶來的新增工作量,以防有人為逃避收費而將廢物亂棄於街邊及山野。有許多網友在新政策公布後打趣表示「以後要將垃圾帶回深圳扔」,這或許不是說說而已,國際上不乏出現類似情況,例如瑞士在實施垃圾徵費後,當地垃圾量雖大跌,但與其接壤的法國城市萊魯斯卻發現外來垃圾有上升趨勢。更不排除一些市民可能因為不了解垃圾分類及回收安排,動不動就將不知怎處理的垃圾,統統交給「綠在區區」解決。

  為了避免政策實施後亂象叢生,政府需要完善相關配套,充分利用社區組織的支援落實前期鋪排,實施後為物管公司、清潔承辦商、前線員工等提供支持和指導,尤其要重點關注「三無」大廈的情況。

  垃圾徵費在歐洲國家十分普遍,在亞洲台灣地區、韓國等亦實施多年,事實證明該政策是有助於落實「污者自付」和「源頭減廢」,是環保的重要一步,值得支持。只是目前各方的解說都欠清晰,令區議員想幫忙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更別說市民。希望政府能夠自上而下作出清晰的指引,做好宣傳教育,讓執行細節更具體,讓實施程式更合理,讓監管處罰更適切,予以市民足夠的時間來適應習慣,循序漸進,確保政策順利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