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講堂】基因技術育新蘋果 果肉不易變黑
大家愛吃蘋果嗎?認識的蘋果又有幾種?不說可能不知,現今全世界我們知道的蘋果品種,其實多達7,500種;還有更多的蘋果品種,在近代已經絕種了。蘋果自身有什麼特別?我們又如何從科學的角度來認識它的不同品種?今天就和各位分享一下。
蘋果有逾七千品種
加拉蘋果、富士蘋果、澳洲青蘋果(Granny Smith)、蜜脆蘋果(Honeycrisp),應該是比較多人認識的蘋果品種。不過,蘋果的品種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豐富多彩:Autumn Glory(暫譯「秋天的榮耀」)蘋果的果肉, 有肉桂的香味;Winter Banana(暫譯「冬蕉」)蘋果皮黃肉白,外貌和味道的確讓人想起香蕉;Bloody Ploughman(或譯「血紅農夫」)蘋果的表皮深紅得發黑,難怪有這樣的名字。
蘋果有這麼多特徵各異的品種,反映出它們的基因圖譜中有很多不同的變種。這意味着,縱使是來自同一顆蘋果的種子,也會各自被不同的基因主導,因而生長出來的蘋果也可能會有很大的差別。
正因如此,培植蘋果的果農不會使用種子來繁殖蘋果,因為下一代蘋果的味道、外貌等等都會很難控制。相反,果農會運用接枝的方法,把喜好的蘋果枝條嫁接到其他的樹幹之上,就能長出有一定特色的蘋果。
近代蘋果品種的發展,充分反映了人為介入的影響。Red Delicious(台灣稱作「五爪蘋果」)顏色深紅,醒目吸引,形狀亦相對方正,容易儲存,再加上不易變壞,而且外皮堅韌,可以保護果肉,因此受到大眾歡迎,被果農大量生產。在1968年到2018年,五爪蘋果都是美國種植得最多的蘋果品種,直到2018年才被加拉蘋果取代。
可惜的是,其他的蘋果品種就沒有那麼幸運了。蘋果樹的壽命一般為80年至140年,所以如果沒有人類特別照料,一些蘋果品種會很容易消失。研究人員指出,單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就有多達500種古老的蘋果品種,當中大概一半已經絕種了。
由於種類眾多,以往要辨別蘋果的品種依賴擁有豐富知識、經驗的專家去作出鑒定,結果難免有偏差;近年基因分析技術日漸成熟,就可以從一片蘋果樹葉中整理出那種蘋果的基因圖譜。蘋果的基因圖譜可以用七億五千萬個字母來代表,長度是人類基因圖譜的四分之一。
研究人員比較了差不多500種蘋果品種的基因和特徵,已經可以整理出大概6,000個蘋果基因對味道的影響,比如說一些基因與果肉中蘋果酸、果糖的多寡有關,因而控制了蘋果的味道。
基因工程的技術,也可以用來研發新的蘋果品種。例如一般蘋果的果肉在切開以後很快會氧化變黑,這與蘋果中某些酵素有關。研究人員改變了北極蘋果(Arctic Apple)的基因,壓抑了這些酵素的生產,因而令果肉不易變黑。
過往要培育新的品種,就要將不同的蘋果樹配種,等待新的品種長大結果,再分析成效、研究下一個配種的步驟。如此一來,從第一次配種到新品種上架售賣,起碼得花25年時間。
小結
蘋果基因的種類豐富,很適合使用基因技術。近年不少研究人員都在努力分析蘋果的基因,發掘新的品種,以至尋找古舊、不見了的蘋果種類,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聽到更多有關蘋果的新發展。
◆杜子航 教育工作者
早年學習理工科目,一直致力推動科學教育與科普工作,近年開始關注電腦發展對社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