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從速立例規管模擬賭博遊戲


  消費者委員會於去年10月至12月,實測6款市民輕易便能下載的手機模擬賭博遊戲,結果發現全部都沒有驗證玩家年齡,不但對未成年人士的保障不足,而且常用的4種吸引玩家手法,易令人沉迷,最終有較高機會參與金錢賭博及出現賭博成癮等問題,其潛在危害不容忽視,促請當局加強規管。

  此一研究結果,讓人憂慮模擬賭博遊戲的盛行,會助長網上賭風,令更多人沉迷賭博,不能自拔。事實上,近年本港參與賭博的市民有年輕化趨勢。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前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有八成受訪大專生表示曾參與賭博,逾六成首次賭博年齡小於18歲,其中有16歲青少年最初只打算玩網上遊戲,後來逐漸沉淪,轉為參與網上賭博而欠債逾百萬元。

  消費者委員會引述臨床心理學家表示,模擬賭博遊戲提供的獎賞可為玩家帶來快樂、刺激、成就感等正面情緒,同時亦可將生活中沉悶、挫敗等負面情緒消除,其獎賞機制亦易令玩家沉迷,並有可能令青少年誤以為賭博會很容易獲利。玩家在模擬賭博遊戲所下的賭注愈大,升級或獲得獎勵的速度愈快,因貪求快速升級而養成大額投注等習慣,日後遇上賭博問題的風險亦有可能會增加。

  很明顯,這些所謂的「模擬賭博」遊戲,玩家需先以真金白銀兌換代幣,以贏取升級、代幣或遊戲特權等,實質上與網上賭博並沒有太大差異。這些具有「賭博」性質的平台自我美化為「遊戲」,其實就是要誘使玩家上癮,不斷「課金」而牟利。本港有社福團體進行過一項有關青少年參賭的研究亦指出,網上賭徒演變成病態賭徒的風險比傳統方式高3.2倍。

  本港於1977年制訂賭博條例,政策目標一直是致力打擊非法賭博活動、防止沉迷及禁止未成年人參與賭博活動。事隔多年,相關規管明顯已跟不上互聯網和手機應用程式的發展步伐。玩家名義上是在玩遊戲,實則變相參與賭博;而提供賭博平台的網絡遊戲,利用不同手法誘使玩家付費抽獎,其實形同非法收受賭注。當局應盡快填補法例漏洞,防止不法分子利用遊戲手段,引誘青少年形成賭博嗜好而引發連串家庭和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