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自傳出版 濮存昕:輕舟已過萬重山

◆濮存昕在講座現場朗誦《蘭亭集序》。  主辦方供圖
◆濮存昕在講座現場朗誦《蘭亭集序》。 主辦方供圖


◆濮存昕接受記者訪問。   尉瑋  攝
◆濮存昕接受記者訪問。 尉瑋 攝

◆濮存昕為讀者簽名。  主辦方供圖
◆濮存昕為讀者簽名。 主辦方供圖

  去年底,中國文聯副主席、內地著名話劇演員濮存昕的繁體版《濮存昕:我和我的角色》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日前,濮存昕應聯合出版集團「一本讀書會」之邀,赴港與讀者分享創作歷程,並接受了記者訪問。

  已屆70歲的濮存昕神采奕奕、優雅淡然。談起過往人生種種,他豁達通融;說起對藝術探索,他仍熱情不減。「可以老,不要舊。」濮存昕如此說道。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雨竹、尉瑋

  現年70歲的濮存昕,曾於影視劇及話劇中成功塑造了李白、魯迅、弘一法師、白嘉軒、哈姆雷特等多個極具文化內涵的角色。在2023年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的繁體版自傳《濮存昕:我和我的角色》中,濮存昕以飾演過的角色為主線,回顧了多年來在演藝道路上的歷練、思考與感悟。

  濮存昕表示,這本自傳的簡體版於2022年10月動議,經過不斷修改,從起初的30萬字減到現在不到20萬字,最終於2023年6月17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首發。他分享,當收到香港聯合出版集團的來港邀請時,他有些意外,「我知道繁體版的出版將是一次空間的拓展,像是要面對世界一樣。」

  濮存昕謙稱,自己的書寫能力很差,但創作這本書時卻文思如泉湧。此外,這本書的原稿全由他手寫完成,並於後來成為書中插頁。濮存昕說:「從寫作來講,它對我來說是個難事,但『坦白』和『節制』是我書寫過程中對自己實施的告誡。」這本書也是他用以留住自己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生、成長,直至現在生活經歷的產物,「我們如果不想讓時間把自己的生命偷走,記下來。」

  陶醉角色中

  整本書以角色為引,串聯起濮存昕的創作歷程。作為著名的表演藝術家,濮存昕數十年來將自己生命的熱情奉獻給了舞台。他的父親蘇民是北京人藝1952年成立後的第一代演員,也曾擔任人藝的副院長。濮存昕小時候被人笑稱為「人藝的長子」,從小耳濡目染下,與戲劇結下不解之緣。

  他表示,前一代藝術家慢慢老去,他也以他們為演藝榜樣。「其實我這輩子幹了一件事:像他們一樣演戲。我們比今天的年輕演員有福氣的是,我們見過他們特別棒的樣子。」現在演戲犯難的時候,他會回想前輩們創作角色的模樣。

  而在自己塑造的無數角色中,濮存昕對李白一角印象深刻。1991年,話劇《李白》在北京人藝首演,之後的30多年,濮存昕一場不落地演了下來,李白早就融入了他的血肉中。「是李白在塑造我,而不是我在塑造他。」濮存昕說。他認為每個中國人的心中或許都有自己的「李白」。「其實就是那種『輕舟已過』的情懷,能夠解釋自己、有精神力量解讀自己。」在他看來,李白所代表的,是一種瀟灑肆意,「天地為廬」的情懷。

  數十年來創作不輟,近20年來,濮存昕自言有意圖地去學老戲,在經典作品中吸取養分。在書中他曾分享過在排演《暴風雨》時與英國請來的導演提姆之間的「相愛相殺」。由於創作方式與表演習慣的不同,二人一度發生摩擦,最後又在藝術中互相理解。

  徜徉經典中

  「提姆說:『你們中國演員不要老在舒適度中創作!』這句話對我來說是個撞擊。」濮存昕說,「他說:莎士比亞是如魔鬼一般用作品折磨着我們,而我們要像魔鬼一樣去完成莎士比亞的作品。」對於內心早在適足狀態的他來說,碰上莎士比亞的作品就等於要跳出舒適圈,憑藉想像力去體會非我的空間,才能變成他筆下的人物。他分享不久前他在深圳,終於有機會演了一次莎士比亞本人,他一邊創作一邊和筆下的角色對話,「這次演出可能是僅有的一次,我們花了幾千塊去織了頭套,我戴着鬍子,做了服裝,穿着緊腿襪,終於演了回寫作狂人莎士比亞,狡猾的莎士比亞。」

  回顧2023年,濮存昕直言自己辛苦並快樂着,完成了很多演出。「我知道我時間不多了;在北京人藝三十多年,我知道我還有三五年的好時間。」他也一直在考量自己還能演什麼、做什麼,還能如何幫助年輕演員。今年3月,他將到上海為教師實踐排一版新的《雷雨》,分享自己對這個曹禺經典作品的再思考,也向年輕演員們傳遞經驗。

  可以老,不要舊

  談到自己「70歲的人」的身份,濮存昕指出,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是很重要的。「20歲時做20歲的事,70歲時做70歲的事。生命決定我們早晨起來、晚上睡覺,一日三餐;這是規律,是永遠不變的、最符合生命健康與成長的。而文字幫我們把這些記下來,感恩時代,苦盡甘來。」他相信生活中一直有苦難,回首人生,自己的日子也非一帆風順,但也因為經歷過失意與苦難,他才能接近文學、在戲劇中演繹不同角色。他亦引用弘一法師的悲憫之詞來表達心境:「草積不除,時覺眼前生意滿;庵門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

  而在訪問中,濮存昕笑着說道:「可以老,不要舊。」思索不停,則創作永不停歇。

  「世界上的水是相通的」

  濮存昕說,香港是開放的、多元的,連接世界的窗口,在這裏應該要有開闊的胸懷,有着「世界的世界觀」。「香港是個很快的城市,內地現在也很快。但是有時候不能太快、太商業了。」他說,「王家衛先生最近的《繁花》,大家都在看,慢工出細活,就是好。」

  而談及與香港的緣分,他提到何冀平的名劇《德齡與慈禧》,在這部香港話劇團原創作品的內地版中,濮存昕飾演光緒,與盧燕老師所飾演的慈禧太后同台飆戲,是難忘經歷。而過去多年,濮存昕亦曾數次來到香港演出。「葵青劇場,非常簡潔的劇場,觀眾席與舞台的角度是我覺得特別舒服的。我們在葵青演出是2000年,當時我們劇場(人藝)正在裝修,我就希望要向葵青學習,不過還沒學成,比如後台還是用了木地板,幹嘛要用木地板呢?不需要。結果還是有蟑螂。」他笑道。

  這次再度來港,濮存昕提到當晚講座前,他在海邊吃了碗令他「渾身冒汗、熱血沸騰」的花椒辣麵。海風中,他的腦中閃過電影《最後的貴族》的一句台詞:「世界上的水是相通的」。他說:「水永遠是相通的,哪怕隔着陸地,也還有地下水;人與人之間、文化、文字、華文的閱讀,使得中國古典和中國當代文學像水一樣融在每個人的心靈、在我們的思想中融合,變成了生長我們言行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