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創業:汲取失敗教訓 認識綠色科技
「黑水虻在舒適的養殖過程中,既消耗了回收的廚餘垃圾,又產生了大量的優質昆蟲蛋白做飼料或人類食品,牠可以被稱為perfect的昆蟲。」每每介紹到這一小蟲子時,余廣滔如數家珍也充滿了激情。實際上,茵塞普科技是余廣滔第二次創業。
冀以企業力量解決社會問題
2011年,余廣滔與香港理工大學的同學一起在港創辦了一家有機農場。「我在香港理工大學唸書的時候,接觸到社會企業的概念,我們團隊希望用企業的力量去解決一些社會問題。」譬如香港沙拉中的蔬菜,都是海外進口空運過來,不僅價格高、不新鮮,碳排放量也高。當時,余廣滔與團隊在粉嶺租了3畝幾近荒廢的農地,拿着鋤頭開墾農場,種植有機蔬菜。一年之後,由於技術不成熟、香港環境變化等多方面原因,農場被迫中止。
這一次的創業失敗並沒有打擊到余廣滔,而是讓他感受到原始農業方式並不適合這個時代,用科學技術來解決全世界共同面對的問題才是未來趨勢。之後,余廣滔開始從事政府關係方面的工作,其間也一直對ESG領域(環境、社會和治理)、社會創新和綠色科技領域保持着關注,並於非政府組織兼職,幫忙推動綠色技術應用和綠色科技項目的落地。
二次創業茵塞普科技也屬偶然。在一次出差旅途中,余廣滔看到一齣關於食用昆蟲降低碳排放的紀錄片,「彷彿給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他了解到,隨着人類對肉蛋奶攝入量需求的增加,畜牧業快速增長,造成了15%的人為溫室氣體排放。而和傳統畜牧業生產一公斤的牛肉在養殖、運輸等過程中的碳排放對比,飼養昆蟲生產一公斤蛋白的碳排放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產生了這樣的創業想法之後,余廣滔很快去尋找和學習了很多關於昆蟲蛋白的知識,通過深入調查,他將目光投到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開始全球推廣可食用昆蟲蛋白品種之一——黑水虻的身上。有機蔬菜到動物蛋白,余廣滔的初心始終未變,「依然是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推動社會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