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打機睇片 港童日花4粒鐘


  家長玩幾耐子女多一倍 團體籲多溝通約法三章

  香港學童幾乎每人都有手機或平板電腦,當中不少人對電子產品帶來的樂趣十分沉迷。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女青)昨公布一項研究發現,小學生於學習用途以外,每天平均花費4至6小時使用電子產品,更有兒童一天玩足20小時,遠超衞生署建議每天不超過兩小時。調查亦發現子女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較家長多一倍,逾半受訪家長曾於過去3個月因使用電子產品問題發生親子衝突。女青建議家長以身作則,減少在子女面前用電子產品娛樂,多些了解及陪伴子女閱讀和遊玩,亦需避免正面衝突。

  (相關資訊刊P5)

  女青於去年7至10月訪問773名小學生的父母、祖父母、監護人等,發現在學習用途以外,該些兒童平日平均花4小時使用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假日使用時間更大增至平均6小時,比家長多出分別一至兩個多小時。

  女青研究主任藍朗表示,小學生最常用電子產品觀看網絡影片和打機。51.9%家長認為,子女每天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過長,但不排除與家長自身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有關係。他解釋指,研究發現受訪家長使用電子產品時間愈長,孩子使用時間亦會愈長,「按研究數據估算,如家長每天使用一小時,孩子的使用時間便會倍增至兩小時。」他說曾接觸過最極端的個案是家長每天玩15小時,其孩子便不眠不休玩足20小時。

  空姐以身作則 令兒子少玩手機

  藍朗又稱,85%受訪家長指,有監控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亦會預先提醒孩子停止時間。然而,若孩子仍然長時間使用,家長傾向使用較強硬方法處理,最常做法是沒收產品(50.6%)、責罵孩子(30.3%)和關掉Wi-Fi(18.8%),分別只有10.5%和5.4%的家長會使用提醒或協商的手法。因此,50.1%受訪家長表示,過去3個月曾因使用電子產品的問題而發生親子衝突。

  過去幾年疫情期間,兒童幾乎無法外出,導致網絡上癮、機不離手的情況。任職空姐的Candy昨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年10歲的孩子,過去曾沉迷打機與觀看網絡影片,更屢次要求她為遊戲掏錢「課金」,甚至因被阻止玩手機而與家人起言語衝突、推撞長者,「有次外婆叫他不要玩,結果兒子開始動手推撞老人家。」後來Candy以身作則,減少在兒子面前玩手機、盡量帶他外出到沒有Wi-Fi的地方玩耍,例如去動物園看動物等,「最有用的方法是帶小朋友出門,這樣孩子就沒有時間玩手機。」最後成功令兒子每天玩手機的時間減少。她建議其他家長多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上網的原因,同時與孩子約法三章,讓他們學會遵守接觸電子產品的規矩。

  女青總主任(青年及社區服務)郭義聰指出,家長如不想孩子沉迷,自己應該作好榜樣,在子女面前減少使用電子產品娛樂,花多些時間參與家庭活動,發掘孩子的其他興趣,「可以帶孩子外出去公園、去旅行、看圖書等,減少他們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強化親子關係,增加互動。」

  郭義聰建議家長建立電子產品使用規範,並宜先嚴後鬆,使用時間則要事先與孩子協商,傾聽他們的想法或意見,「太強硬的做法例如關掉Wi-Fi或切斷電子產品電源,只會弄巧反拙,或令孩子大吵大罵、親子關係緊張,曾有兒童一怒之下打爛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