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冰雪經濟「出圈」:緣起京冬奧「奧運效應」

◆1月5日,遊客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園區內遊玩。 新華社
◆1月5日,遊客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園區內遊玩。 新華社

◆1月4日,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園區內,遊客觀賞冰雕作品。 新華社
◆1月4日,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園區內,遊客觀賞冰雕作品。 新華社

◆早前,滑雪愛好者在湖北神農架國際滑雪場滑雪。 資料圖片
◆早前,滑雪愛好者在湖北神農架國際滑雪場滑雪。 資料圖片

  今年元旦假期中國「冰城」哈爾濱的旅遊市場「爆火」(三天累計接待遊客超3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超59億元人民幣,均達歷史峰值,遠超同期海南三亞旅遊市場)之後,相關討論度並未消退,而是拓展到對近年中國「冰雪經濟」興起全局的探討。

  例如英國《經濟學人》日前關注到,在深圳觀瀾湖室內滑雪館,一名滑雪者睜大眼睛,揮動雙臂,慢慢地滑下斜坡。報道寫道,在這個中國南方城市,戶外天氣溫和宜人,但在這個場館裏,滑雪是全年的主題。該處是中國約700家室內和室外滑雪中心之一。2025年,世界上最大的室內滑雪中心將在深圳開業。

  所謂冰雪經濟,包括冰雪運動、冰雪旅遊等相關產業。在中國,這一概念最近三年來才廣為人知,緣起是2022年2月北京舉辦冬奧會的「奧運效應」。此前,除了東北等氣候寒冷地區,冰雪運動在中國可謂「小眾」。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0年,中國大約有1.5億人參加過冰雪運動,主要是青年人。而在北京冬奧會舉辦前,伴隨着對冬奧的期待及冰雪運動相關知識的普及,中國各地已逐漸興起嘗試冰雪運動的熱潮。中國官方更提出「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

  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現狀規律

  難能可貴的是,北京冬奧會後,中國的冰雪經濟並未「曇花一現」,相反,延續着愈加紅火的勢頭。2024年開年哈爾濱「現象級」的旅遊市場便是又一力證。對此,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執行所長余凌曲13日接受媒体採訪時指出,這一現象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的現狀和規律。因為冰雪經濟在消費端屬於「幸福經濟」,提供更高品質、更加升級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了中國居民的幸福追求;在供給端屬於「高端產業」,產業鏈條長,附加值高,綠色環保,與信息技術、新材料等產業關聯度大,成為中國經濟新增長點。

  作為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的「幸福經濟」,近三年中國冰雪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徵,便是與體育、旅遊、文化等緊密聯結,互為引擎。不少民間冰雪賽事也展現了當地民俗文化;自然資源得天獨厚的冰雪旅遊地往往形成餐飲住宿、休閒娛樂及交通的全產業鏈、可持續發展體系;在如深圳、上海等經濟發達的中國南方城市,儘管存在冰場數量等限制因素,花樣滑冰等冰雪項目還是憑借藝術性和娛樂性迅速「吸粉」,兩三年內,已形成較為完備的教學產業……

  換言之,北京冬奧的「天時」加上冰與雪的「地利」,但若沒有從官方到民間悉心栽培的「人和」,中國冰雪經濟不可能像今天這樣舉世矚目。去年11月起,中國黑龍江、吉林、河北、新疆等地的滑雪場陸續開啟今冬雪季的運營。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滑雪、冬季兩項賽事的賽區——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為例。這個北京冬奧會前不溫不火的北方非省會城市,在冬奧會後成為聲名遠揚的冰雪勝地。據崇禮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統計,2023年11月8日至12月31日,崇禮共接待遊客164.87萬人次,其中滑雪人數達56.81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9.25億元人民幣。 ◆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