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五座南極科考站主樓主體封頂
面向太平洋扇區觀測研究 預計今年2月完工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中國第五座南極科考站——羅斯海新站主樓主體結構昨日(13日)正式封頂。據央視新聞報道,中國第四十次南極考察隊新站隊在去年抵達後,經過一個多月奮戰,目前工程進展順利,除主樓結構完成封頂之外,84個功能模塊已全部安裝完畢。羅斯海新站是中國繼長城站、中山站之後第3個常年考察站,是中國在南極的第5個考察站,也是首個面向太平洋扇區的考察站。新考察站將開展大氣環境、海洋基礎環境、生物生態等多圈層、多學科的觀測和研究工作。
據報道,中國新的南極科考站位於羅斯海沿岸區域,建築面積5,244平方米,建成後預計可容納度夏考察人員80人、越冬考察人員30人,計劃用於開展大氣、海洋、冰川、生物生態等多學科的觀監測和科學研究工作。新科考站的主體設計為南十字星造型,理念源自中國航海家鄭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導航定向。在設計上,新站充分考慮了南極特殊的自然環境條件,採用了綠色技術和集成化空間體系,體現了集約、綠色、智能的特點。
「綠色考察」理念貫穿全程
新科考站建設頗具挑戰。南極環境惡劣異常,新科考站所在位置又是南極氣候環境最惡劣的地帶之一,超強、超乾、超冷的風,給工程建設帶來巨大難度,頻繁的氣旋和漂移的海冰也對航行安全提出更高要求。「綠色考察」理念將貫穿新科考站的建設過程。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工作人員將通過一體化設計統籌各系統,進行國內裝配化定製及預拼裝,集約化管理建築所需材料,實現節能、節水、節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通過減少擾動南極現場的區域面積,減少臨時設施和現場施工人員數量,並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活動範圍,以達到綠色環保建站的目的。
央視新聞報道稱,隨着羅斯海新站主樓最後一根鋼樑成功吊裝,新站主樓主結構完成封頂。此外,主樓84個功能模塊已經全部安裝完畢,正在進行的就是幕牆板的安裝。後續,新站建設的工作重心將轉移至外牆板的安裝、室內配套設施以及後勤中心結構安裝。針對南極的極端氣候環境,新站主樓採用鋼結構體系,用鋼量是同類建築的2到3倍,堪稱名副其實的鋼筋鐵骨。針對當地風載荷大的問題,設計師通過數字模型計算分析,確定設計方案,並對薄弱部位進行加強,羅斯海新站的設計抗風能力達到65米/秒,相當於17級以上的風力。
不僅是主樓,羅斯海新站還有很多配套工程,共同形成一套完備的建築體系。新站的後勤中心與主樓相連,其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是發電、污水處理、海水淡化以及生活設施等綜合功能的集合體。由於南極獨特的地理環境,無論運貨還是載人都離不開直升機,因此新站將建設1,100平米的停機坪,可滿足同時停靠兩架直升機的需求。據報道,羅斯海新站建設正加緊推進,預計到今年2月初將完成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