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皇帝」「墨寶」修復 潛藏鐵路橋可睇可摸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外號「九龍皇帝」的曾灶財在街頭塗鴉逾50載,一度遍布大量公共設施。近年,許多「墨寶」已被清除,或因自然風化、人為毀壞等因素逐年消減,街頭現存只有數處。港鐵旺角東站附近鐵路橋下去年重現其「墨寶」,該牆面屬港鐵維護範圍,經過近兩年研究和修復,有關墨跡已大致還原並髹上保護漆,港鐵希望更多市民和遊客可藉此了解香港歷史文化。
原名曾財的曾灶財是上世紀的名人,他大筆一揮,在街頭巷尾各個角落寫滿語意不通順的文字塗鴉,最多出現的是「國皇」、「曾灶財」和他妻兒和先祖的名字。他宣稱先祖擁有九龍部分土地所有權,並以皇帝自居,得名「九龍皇帝」。在2007年去世後,他的塗鴉墨跡吸引了不少關注。
港鐵公司高級工程建築經理鄭珏慧日前向傳媒介紹,2022年4月,東鐵線旺角東站D出口近界限街一個鐵路橋躉牆身油漆剝落後,發現了曾灶財墨跡。由於牆面是港鐵負責管理範圍,有關墨跡亦具一定歷史文化價值,故在與康文署溝通後,港鐵決定委聘專人研究,在不影響墨跡的前提下原址保留。
旺角東站太子站展示宣傳海報
修復完成的墨跡面積約有5米寬、1.5米高,保存有較完整字形和一定語意的油墨層。港鐵分別在旺角東站和太子站展示宣傳海報,引導旅客往參觀。
承辦該修復工作的嘉禾設計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劉家鴻表示,在接到任務後,與藝術品修復專家談藝坊翻看很多「九龍皇帝」過往塗鴉資料,並先嘗試在600乘600毫米的小範圍內測試,確定方法可行後才開始在牆面大範圍展開修復,「這個位置很潮濕,牆面上方之前沒有修葺好,有很嚴重漏水情況,且油漆不止一層,要判斷最後要保留哪一層的字。」
他表示,估計曾灶財每次書寫後,字跡都被當時市政部門覆蓋清理,故造成該牆至少同時有三層「墨寶」存在,「開始鏟(油漆)的時候,發現最底層的字受水浸影響較嚴重,整個一層都很模糊了,表面一層又較脆弱,容易剝落。不過第二層情況比較好,不少文字可讀性強,且有比較大的相關性,這也是我們決定主要保留的層面。」
劉家鴻估計,曾灶財在後期塗鴉時,與當時執法部門「鬥法」累積了經驗,不僅使用常見的書法墨汁,也溝入一些油漆,令墨跡堅固持久,這也是第二層油墨得以保留的原因。
可惜的是,該面牆經過多次修補,部分已「石屎化」,無法再深入修復,「實際有墨跡的書寫面積應該更大,但去到堅固的英泥位置就鏟不到了,有一塊長方形的(英泥遮蓋位)還在正中央。現在這個情況是我們滿意的程度,認為可以停手。如果未來有條件,也許可以再進一步修復。」
修復後的「九龍皇帝」塗鴉與牆面渾然一體,沒有加設畫框或保護玻璃,旁邊的介紹文字由曾灶財生前好友劉健威撰文,方便旅客了解塗鴉背後的故事。
塗上保護漆 防水防紫外線
劉家鴻表示,當時也曾想過在牆外用大型塑膠板或膠片進行保護,但蓋板與牆面間難免會有縫隙,下雨後難以清理,塑膠本身會老化,不易保養,最後決定直接塗上一層保護漆以防水防紫外線,同時最大限度還原墨跡當年面貌,「本來就是街頭藝術,以街頭的方式呈現應該是最好。」他指路過的行人可近距離觀賞,甚至用手觸摸,但不希望有人劃損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