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點評:巴人「大災難」歷史不能重演

  郭 燁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最新一輪衝突已經持續了100日,無論從死亡人數和破壞程度而言,這次衝突的激烈程度都超過以色列立國以來的任何一次。當前,儘管以色列已經縮減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規模,但大部分加沙巴勒斯坦人仍然陷於流離失所之中,如果衝突看不見盡頭,190萬巴勒斯坦人將有可能永久地失去家園,國際社會必須盡早出手,防止第二次「大災難」(Nakba)發生。

  所謂「大災難」,是指以色列1948年在原巴勒斯坦土地上立國後,約70萬巴勒斯坦人被猶太人逐出或逃離家園,相當於當時巴勒斯坦人口約一半。這些巴勒斯坦人當時大多流散到周邊的阿拉伯國家,希望等到能夠回到家園的一天,但以色列政府隨即立法阻止已離開的巴勒斯坦人重返家園,甚至沒收他們的財產,並於之後的幾十年間將巴人土地和房屋分配給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移民。這些離散巴人和後代至今仍然以沒有國籍的難民身份生活,這場大規模離散也因此被稱為巴勒斯坦人的「大災難」。

  這次巴以衝突到處都充滿「大災難」的影子。以色列揮軍入侵加沙前夕,曾經「呼籲」加沙北部的巴勒斯坦人撤往南部的「安全地帶」,但以軍不但沒有保障南逃路線的安全,更於之後接連侵佔加沙南部各地,以接近「趕老鼠入籠」的方式,將過百萬巴人趕到接壤埃及的最南部城市拉法。

  以色列的司馬昭之心可謂是昭然若揭:以色列就是想利用拉法的人口壓力和西方社會的輿論壓力,迫使埃及開放拉法關卡,讓巴勒斯坦難民大批進入西奈半島,然後再重施當年的故伎,立法禁止逃往埃及的巴勒斯坦人回歸加沙並掠奪巴人在加沙的財產,從而使得以色列可以完成在加沙的種族清洗目標,讓猶太人繼西岸之後,「名正言順」地進一步侵佔巴人土地。

  過去100天,以色列強行驅逐巴人的行為沒有受到任何阻撓,終於致使190萬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但今後國際社會必須採取一切措施,制止以色列以任何方式製造第二次的「大災難」,這些措施包括不能容許以色列在加沙地帶設置任何所謂的「緩衝區」,加沙必須是巴人的加沙,絕不容許以色列擁有任何控制權;阻止以色列以任何立法方式禁止離散巴人返回加沙,以及掠奪巴人的財產;最後是確保以色列必須帶頭協助加沙地帶重建,確保加沙未來仍然可以是巴人居住的地方,而不是如今的一片焦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