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仲鳴:南來文人將方言書寫推向高潮

◆黃仲鳴
◆黃仲鳴

  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一批南來的左翼文人以解放區文藝為標杆,提倡方言文學寫作,拉開了香港方言文學運動的序幕。他們除了以廣東農村的群眾為寫作和宣傳對象,也期望關注和表現「此時此地」的社會和民生狀況,冀使革命文藝在香港普及,實現「文藝大眾化」為目標。這場運動得到文藝工作重要領導人的支持,茅盾便是其中極有分量的一位。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教授黃仲鳴表示,方言運動分為「純口語派」和「糅雜派」,純方言寫作沒有產生公認的佳作,而黃谷柳以糅雜語言寫出的《蝦球傳》則在出版後一紙風行。「這班南來文人作品雖多不足觀,讀者更有限,但卻閃亮一場,將方言書寫推向另一高潮,也對本地報業和文壇多有刺激。」

  方言文學運動的參與者和支持者都對其抱以極大期望,1948年初,茅盾曾稱讚:「在去年的幾次文藝論爭中(發生在內地),這最後的一次成績最好。」關於在文學創作中如何對待方言俗語,茅盾有着自己的理論和實踐,他曾比較和研究過許多地方的方言,認為:「我們各地的方言,如果有好處的話則它們的好處各不相同,如果有缺點,則它們的缺點大抵相同。」所以,他主張作家要對方言俗語中那些傑出的語法和詞彙「一一發掘,加以精製」,以此來充實和豐富我們的民族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