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倡建設農業市場平台 做好交流聯通角色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弦)立法會漁農界議員何俊賢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有農業團隊成功復育外地尋回的香港已流失傳統稻米品種更成功復育,實屬好事,且有積極意義,但認為若想進一步耕種及推廣這些本地稻米品種,仍要考慮成本、人才以及對應的市場。他建議可與內地農商合作,而特區政府要擔任好市場平台與交流的角色。

  何俊賢強調,保護農業技術非常重要,現時漁農自然護理署亦有建立種子中心,香港亦需要有一些自己本地的稻米品種,可以應付日後的氣候變化問題,是次成功培育多種傳統稻米品種,有積極的保育意義。在進一步推廣種植方面,他坦言,農夫耕種需要看能否讓自己賺錢,若收成欠佳,肯定會選擇種植其他植物品種,如果想將其長遠推廣出去,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期間要控制成本,亦需要有種植人才配合,還要調整產品面對的市場人群。

  何俊賢舉例說,曾有農場出產200克售價80港元至100多港元的某品種稻米,他認為定價太貴,如果想要降低成本,應該考慮與內地商戶合作進行推廣,而香港特區政府可以建立市場平台與交流的角色,「內地種植地大,愈多人種,收回的種子和技術錢愈多。」

  特區政府要推動漁農業可持續發展,何俊賢認為,長遠而言,農業創科非常重要,香港亦要發揮好聯通世界的角色,將內地的農產品及技術宣傳出去。同時,香港要做好內地及外國之間的農業交流平台,「現在香港有自己的種子庫,若東南亞等種植國家或地區願意將他們的植物種子放入庫,在他們的同意之下,可以與內地專家進行研究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