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要說/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胡劍江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即將發表,諮詢工作正在開展。眾所周知,三年疫情期間,為紓解民困,政府庫房開支龐大,面對千億元財赤,政府要考慮以什麼辦法來達到財政轉盈,受到社會高度關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亦表示,有決心逐步把政府收支回復平衡。
筆者認為,新一屆政府展現出務實為民的新氣象,要凝聚各界力量,推動實施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穩健公共財政政策,進一步增強市場信心,確保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穩定發展,推動經濟復常,建議特區政府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善用一切資源,激活本港旅遊發展。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宣布,18區由本月至5月,將舉辦以「日夜都繽紛」為主題的連串活動,來帶動地區經濟。本月上任的新一屆區議會扎根社區、各出其謀,計劃舉辦各類繽紛活動,展現地區文化特色,以創新創意手法切合消費潮流,吸引市民和遊客參與,為香港搞活經濟注入動力。
筆者認為,要吸引世界各地遊客來港,各類繽紛活動必須做到傳統與創新、東西方有機融合。特別是要善用各區特色,例如長洲、大澳等特色旅遊,大埔許願夜市,九龍城港泰文化體驗等,皆可提高香港旅遊吸引力與競爭力。此外,要做好旅遊配套工作,啟動「微笑香港」活動,推廣禮貌服務塑造開心旅遊的社會氛圍,以促進本港旅遊業復甦,吸引海內外遊客。還有舉辦或吸引國際機構來港興辦大型國際盛事,對提升香港國際影響力大有幫助。
其次是要充分考慮社會不同階層不同界別承受能力,特別是個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並確保社會弱勢群體獲得適切的支援和基本公共服務的基礎上,開源節流,爭取早日達至收支平衡。比如重新檢視本港稅基,對稅改可行性進行公眾諮詢。公共財政的可持續能力是香港社會和經濟穩定繁榮發展的基本要素之一,亦關乎着市民和市場對政府財政穩健的信心。
現今香港老齡化程度愈來愈嚴重,特區政府可考慮支持跨境養老,以緩解本地壓力。據統計,近九成中高齡受訪者願意在大灣區內地城市長期居住或安老。新的財政預算案可考慮對內地醫療服務的費用和養老院的日常支持,以及推進兩地醫療支付系統的對接,完善交通往來設施等方面採取實質性的措施。
最後就是繼續扶持中小企業。據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香港的中小企業超過36萬家,佔香港商業單位總數98%以上,並且為逾120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中小企業是穩經濟的重要基礎,為減輕中小企業壓力,建議政府考慮寬減利得稅和非住宅物業差餉、實施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等,支持中小企業渡過難關。還可以支援中小企業實現ESG可持續發展轉型,對接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市場,帶動綠色經濟。
當然從長遠來看,香港要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吸引更多外來資金在港投資,可考慮放寬投資範圍、降低投資門檻,吸引更多全球各地的中產以及專業人士來香港發展。
外國勢力和反中亂港分子散播「外資撤出香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再」等謠言,藉此抹黑攻擊國安法,目的是將香港維護國安的責任,跟香港的經濟發展置於對立面。事實上,據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布的《2023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在全球排名第7位。「2023年初創企業統計調查」顯示,香港的初創企業持續蓬勃發展,數目較2022年增加272間至4257間,創歷史新高。這些數據都顯示外資對香港營商環境充滿信心。社會各界必須堅定落實維護國安責任,令香港在由治及興的新征程上穩步前進,增強發展「興」的動能,保障香港繁榮穩定。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經濟民生聯盟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