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春運即將鳴笛 一探回家路「新變化」

  疫情防控後首個常態化春運即將鳴笛,這是又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伴隨着對交通壓力的擔憂和對回家過年的渴望。過年,是國人一個永恒的主題。每逢年關臨近時,最為濃烈的,便是那份鄉愁;很多在外遊子不禁問:今年回家路會順暢嗎?

  對於老一輩務工人員而言,以往春運前,最焦心的是買火車票,「我在這頭,家在票的那頭」;最大的感受是「擠」,買票擠,上車擠,坐車擠。隨着近年國家加大對鐵路、公路、航空等領域的投入,海陸空網絡更加四通八達,持續提升交通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和運行效率。年輕的務工人員回家也有了更多選擇,除了火車外,部分人開始坐飛機、自駕、順風車乃至組團包車返鄉。如今的春運火車站雖然依然人山人海,但較以往春運少了一些緊張,多了一份從容。

  隨着今年春運火車票12日起開售,國鐵集團也明確「擴充運輸能力,提升購票體驗」。其中,充分運用高鐵成網運營優勢,特別是用好去年新開通的杭昌高鐵、濟鄭高鐵、廣州白雲站等新線、新站運輸資源,統籌高速鐵路和普速鐵路,加大客運能力投放。

  「智慧春運」也正在成為新趨勢,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更加精準地預測和調度運輸資源,優化運輸組織方式。今年,國鐵集團便進一步優化售票服務舉措,包括升級鐵路12306候補購票、在線選鋪、購票信息預填、鐵路暢行碼等服務功能,並優化車票改簽規則。春運期間,將根據鐵路12306候補購票數據,採取增開臨時客列、動車組重聯運行等方式,及時增加運力投放,以更好地助力民眾回家路。

  還值得關注的是,來自在線旅遊平台數據顯示,「反向春運」人群逐漸遞增。所謂「反向春運」,即不再「搶票返鄉」,而是將家人接往所奮鬥的城市,或帶家人外出旅行過年。這當中,類似交通出行壓力和經濟考量固然是動因之一,但「反向春運」背後,是中國民眾過年習俗和觀念的改變,此心安處是吾鄉。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方俊明 廣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