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觀察/金融如何促進民企發展(下)\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 鄧宇

  圖:中國民營企業稅收佔全國總額高達近六成,金融機構提供適當信貸支持,有助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圖:中國民營企業稅收佔全國總額高達近六成,金融機構提供適當信貸支持,有助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文接1月11日A11版

  三、構建金融服務民營經濟長效機制的路徑建議

  一是從金融服務體制機制改革上轉變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民營經濟涉及到民生就業和市場經濟的「毛細血管」,既有發展靈活性,也有脆弱性。金融服務民營經濟是一個大命題,具體到金融機構和市場層面,應重點從金融服務體制機制改革上尋找突破口,加快轉變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

  一方面需要金融管理部門加強政策引導和監管指導,促進金融機構加快制定完善服務民營經濟的激勵約束機制,提供包括專項信貸政策、貼息以及適當定向降準等舉措,激發金融機構服務民營經濟的熱情和活力;另一方面需要金融機構本身加強業務創新,如果是不符合市場規律和不適應民營經濟的政策應加快調整,如果是涉及到金融服務、投融資模式以及抵質押物創新的政策應加強溝通協調,在確保風險合規基礎上,精簡不必要的內部流程,優化政策供給,採取更加靈活、個性和普惠的利率定價方式,降低綜合融資成本和費用,促進金融資源高效配置。

  依民企特徵提供差異化信貸

  二是從區域和行業視角重視民營經濟金融服務的差異性。民營經濟涉及到不同細分的區域、行業和領域,探索構建金融服務民營經濟長效機制應因地制宜,保持政策的適度靈活以及金融服務的精準直達。

  一方面需要發揮不同金融機構的作用,例如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及區域性銀行等具有不同的經營文化、金融服務特色,聚焦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根據區域、行業和企業的特徵實施差異化信貸政策;另一方面需要注重不同金融主體的同業競爭等問題,金融管理部門應完善自律機制,不搞「價格戰」,強化金融監管職能,引導金融機構精準發力,不偏離金融服務民營經濟的初衷,堅守風險合規底線,從根本上貼合民營企業實際需求、具有比較優勢的金融服務贏得企業信賴和認可。作為金融機構,應注重民營經濟的發展規律,注重內控和外部風險防範,堅持合理的利率定價,以及規範的風險評級、抵質押管理等專業操守,對於存在違規經營或不符合高質量要求的民營經濟,做好風險管控,而對於具有成長空間的民營經濟應加大金融服務支持,優化資產負債表結構。

  三是從金融主體不同功能探索金融資源和工具的最優組合。加強服務民營經濟落實到實際當中,要重點關注民營經濟所包括的國有民營、個體、私營、民營科技、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不同企業類型,重點從不同金融功能上探索金融資源和工具的最優組合。

  一方面,個體、私營、農民合作社等中小微企業,通常具有面廣、分散等特點,應做好風險識別、分類,提供配套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民營企業的發展具有很強的市場化屬性和生命周期特徵,而有些科創企業本身風險偏高、抵質押物(或擔保)較為特殊,傳統信貸服務難以匹配,需要健全「投資流」評價工具、「技術流」創新能力評價體系等,同時考慮提供資本市場服務,加快投貸聯動模式試點。另外,建議金融管理部門圍繞民營經濟發展特徵,考慮設立專門服務民營經濟或民營企業的專職機構或聯席會議制度,探討加強與財稅、商務、海關、市場監管局等跨部門協作,促進民營經濟信用體系建設,充分發揮股票市場、外匯市場、債券市場在資金融通等方面特殊作用,促進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有機結合,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

  四、結論與展望

  統計顯示,過去十年私營個體貢獻80%以上的就業人口;民營企業稅收全國佔比達到59.6%,GDP佔比達到60%以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民營企業的數量佔比超過80%。

  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內外環境趨於複雜,存在潛在風險有賴於有序處置化解,離不開金融大力支持。金融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尊重經濟發展規律,堅持政策導向和市場原則相結合,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和民營經濟生命周期,改革制約民營企業服務的體制機制,提供適配性更強、層次更豐富的金融服務,着力提升民營經濟信貸佔比,擴大民營投融資覆蓋面;二是進一步發揮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工具的資源配置、風險分散等不同功能作用,政策性金融、商業銀行、中小銀行等同向發力,拓展民營企業融資渠道;三是強化防範系統性風險,堅守合規經營的底線和紅線,不斷優化金融服務民營經濟的風險模型,改善民營企業資產質量,同時要加強監管引導,防止出現不合理「抽貸」「斷貸」等現象,滿足民營企業合理的融資需求。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