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消費回暖 內地物價水平料低位回升

  龐溟 經濟學博士、經濟學家

  2023年,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持續低位運行。2023年1月至11月,CPI同比上漲0.3%;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之後的核心CPI保持基本穩定,前11個月份同比上漲0.7%,漲幅與1月至10月份持平。展望下一階段物價走勢,筆者預計,2024年內地物價總水平整體將呈現低位回升的態勢,物價和通脹水平將繼續保持整體可控。

  自2022年9月份CPI同比達到2.8%的高點之後,CPI開啟了下行周期。CPI同比降幅在2023年7月份下降0.3%觸底後,開始穩步修復,CPI環比降幅在2023年2月下降0.5%觸底後也開始溫和回升。同時,PPI在去年也同樣實現觸底回升。

  在筆者看來,考慮到城鄉居民收入提速、消費意願逐步回暖、消費能力穩步改善、信心預期企穩,2024年CPI有可能呈現出進入回升通道、回歸正增長區間但仍圍繞偏低位中樞波動運行的情景組合;在工業企業盈利情況穩步改善、政策持續發力提振內生動能、海內外補庫存周期漸次開啟等有力因素推動下,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有望逐步抬升。風險因素仍在豬肉價格在周期被拉長的情況下逐步脫離底部區間、居民消費持續擴大、房地產行業磨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傳導、海外消費和經濟復甦形態等方面存在的不確定性。

  CPI或低位中樞波動上行

  筆者認為,物價水平在短期仍將維持在低位,但在宏觀政策同向發力和提質、加速、擴量、增效的背景下,疊加基期效應逐步常態化、社會有效需求回暖、供給端波動收斂、居民通脹預期保持平穩、價格傳導機制更為暢通等因素的同頻、共振、平衡,從中期來看價格和通脹中樞將在波動中逐步修復,回歸到高於2023年且更為溫和、健康、常態的水平。

  從長期趨勢看,我國經濟運行持續向上向好、貨幣條件與貨幣供應量合理適度、價格負增長只是暫時性和偶發性現象,因此不存在長期的、持續的、系統性的通縮或通脹的基礎。

  相比之下,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雖然通脹延續回落勢頭,但核心通脹壓力仍存,其中能源價格波動、服務業價格黏性、房租壓力疊加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升高有可能繼續給美國帶來通脹反彈隱憂,地緣政治風險和能源危機也可能給歐元區價格水平蒙上陰霾。

  與之前「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的表述,2023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出現「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的表述。

  事實上,「名義經濟增速」恰恰是「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的結合體,但這次特別單獨提出要考量「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值得引起注意。

  價格水平成今年調控重點

  正如中央財辦領導在記者招待會上所說,價格水平是宏觀經濟的溫度計,太高或者太低都不好,要使物價保持在溫和適度水平。「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要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的表述,「突出了社會融資規模的重要性和關聯性,有利於更好地統籌實際經濟增長和物價水平的預期目標要求,更加符合宏觀調控的實際」。參照海外經驗,各主要央行大多將通脹的中長期目標設定在2%左右。

  從貨幣政策來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的表述形式說明要準確把握貨幣信貸供需規律和新特點,全面考慮發展基本面、宏觀經濟增長形態、供需形勢、價格水平、市場預期,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合理、節奏平穩、效率提升,避免資金空轉、信貸空轉等問題的發生。

  政策提振物價料適度回升

  從價格水平政策目標來說,新的表述形式也表明了要將對物價水平的統計、監測、調控與宏觀政策的目標擬定、實踐執行、統籌配合、效果評估有機結合起來。宏觀政策有望穩中發力以推動和提振物價水平,使其在基本穩定的前提下適度回升到溫和、得宜的擴張水平,預計這一目標在各項宏觀政策中的關注度和權重將有所提高。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