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周濤仙遊

◆晚年的周濤創作力依然旺盛。
◆晚年的周濤創作力依然旺盛。

◆周濤戎裝騎馬。
◆周濤戎裝騎馬。

◆周濤詩集《野馬群》。
◆周濤詩集《野馬群》。

◆周濤著新疆散文作品《伊犁秋天的札記》。
◆周濤著新疆散文作品《伊犁秋天的札記》。

◆周濤首部長篇小說《西行記》。
◆周濤首部長篇小說《西行記》。

◆周濤口述自傳《一個人和新疆》。
◆周濤口述自傳《一個人和新疆》。

  文壇「白馬」逝天山 雄奇詩賦傳新疆

  當代著名詩人、作家,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周濤,早前因突發心梗,在新疆烏魯木齊逝世,享年77歲。這位9歲跟隨父母進疆的山西人,一生扎根祖國邊疆、「一生只做文學這一件事」,以對中國「新邊塞詩」和中國散文的開拓性貢獻,成為叱咤風雲的「新邊塞詩」領軍人物、如同天山博格達峰般的文壇覘標。同為軍旅作家的莫言,驚聞周濤病逝的噩耗後在電話裏失聲痛哭,撰聯寫下:濤兄仙逝,文壇痛失白馬將;詩賦永存,讀者長吟大風歌……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應江洪 新疆報道

  文壇公認的周濤對文學最突出貢獻,便是與楊牧、章德益一起將「新邊塞詩」這樣一個極具地域色彩的個人寫作活動,擴展成了橫掃中國詩壇的文學運動。

  開創反映新疆風貌的「新邊塞詩」

  1946年,周濤出生在山西潞城縣馬場村,當時的八路軍總部所在地。1950年,父母隨軍進京並轉業工作。1955年,9歲的周濤隨父母遷居烏魯木齊,直至終老天山。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周濤開始寫詩。他於1978年發表在《詩刊》上的長詩《天山南北》,受到著名劇作家曹禺的高度讚賞,並在烏魯木齊市千人大會上親自朗誦。那個年代,全國詩歌氛圍濃烈。周濤與楊牧、章德益合力開創了反映新疆獨特風貌的「新邊塞詩」,他們的名字頻頻出現在《詩刊》、《人民文學》的版面,引領了一場「新邊塞詩」文學運動。

  詩集《神山》和《野馬群》奠定了周濤「新邊塞詩」領軍人物的地位,他的詩歌「以粗獷、雄奇、剛健、深沉和悲壯的藝術風格豐富了當代中國人的審美空間,開了一代詩風」。

  詩人黃毅回憶說:「那時傷痕文學大行其道,迷惘和希望並存,人們期許一種雄性而陽剛的精神引領走出疼痛與反思帶來的羸弱和陰霾,民族的血液中也亟待注入充滿活力的因子,而『新邊塞詩』黃鐘大呂般的聲音恰恰迎合了時代需要。可以說,中國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振興中華的民族復興運動,『新邊塞詩』起到了先導作用,它的意義遠遠超出了詩歌本身……」

  40歲與詩告別 轉向散文創作

  周濤曾言,他唯一的敵人就是自己:「我的詩,達到全國水平,就不寫了。」在他40歲詩名如日中天之際,周濤於《詩刊》發文宣布與詩告別,轉向散文創作,並提出「解放散文」一說。

  他說自己有「六篇長文定天山,是理解新疆和我的文學的關鍵詞」。《哈拉沙爾隨筆》、《吉木薩爾紀事》、《伊犁秋天的札記》、《蠕動的屋脊》、《博爾塔拉冬天的惶惑》、《和田行吟》,這6篇洋洋灑灑兩萬字左右的散文是他內心所偏愛和倚重的。

  1990年,周濤第一部散文集《稀世之鳥》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1995年《中華散文珍藏本·周濤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獲首屆「魯迅文學獎·散文獎」。200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文庫·文學類」收入《周濤散文選》,2012年百花文藝出版社「新百花散文書系」收入《周濤散文選集》,202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現當代名家散文典藏」收入《周濤散文》,這奠定了周濤的散文在中國當代文學中的重要地位。

  作家盧一萍說:「周濤的作品恢宏浩大,汪洋恣肆,縱橫開合,在自然景色的描寫中融入了理性的思索和尋找人類文明的宏大命題,具有莊嚴的生命色彩,雄渾蒼涼的文字中不失細膩敏銳的靈性和智者的幽默。」

  古稀之年轉身 撰自傳體小說

  周濤從事文學活動達61年,晚年的他創作力依然旺盛,72歲時完成了自己的首部長篇小說《西行記》,在寫作上再次實現了華麗的轉身。這部自傳體小說以他在文革期間被「流放」喀什八年的經歷為藍本,全景式描繪了那個特殊年代的邊疆圖景和芸芸眾生的獨特軌跡。

  在文學評論家殷實看來,周濤這部長篇小說處女作毫不掩飾地暴露了某些幹部子弟的沉浮軌跡與思想,使作品具有了「人性科學調查報告」的價值。而如果把《西行記》與周濤在2013年出版的口述實錄《一個人和新疆》結合起來,更能領會到這種「自我暴露」的程度。後書中,他將家人的可笑可哀與自己的人性暗面一一剝開來,似乎決意在晚年把那些不得不在意的面具都撕掉。

  殷實說:「他的『自我意識』是中國作家中少見的,所以文字非常抓人。他不是靠知識或者是文學技巧吸引人,純粹是率真可愛的個性在散發魅力,實際上就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文人』。」

  天山之子 摯愛新疆

  周濤對許多人和事都挑剔得近乎嚴苛,唯獨對新疆,總是發自肺腑的熱愛。翻閱他的作品,無論是《致新疆》、《牧人集》、《神山》、《野馬群》等詩篇,還是《稀世之鳥》、《遊牧長城》、《兀立荒原》、《西部的紋脈》中的散文,都書寫着新疆大地的風華磊落。

  成名後的周濤有多次可以離開新疆的機會,但他表示離不開這片給自己創作靈感和源泉的文化沃土。早年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說:「我終生不會離開新疆,死了也會埋在這兒。始終熱愛它,不離不棄。如果說我這個人有什麼意義的話,我覺得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在這樣一個邊遠的地方,我讓中華民族的文化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