摯愛離世 步出悲傷


  一名31歲孕婦於本周二(9日)遭一輛中型貨車撞倒,腹中胎兒較早時已不保,孕婦則延至昨日(11日)不治。發生這種悲劇,其丈夫及家人必然傷心難過,要步出悲傷談何容易。現一文分享在遇上摯愛離世的情況下,如何幫助自己及身邊人從哀悼過程中一步步走出來,重新適應生活。

  處理哀傷方法

  親友的離世通常會帶來連串複雜的情緒,例如悲傷、恐懼、憤怒、自責、空虛、混亂迷失或麻木抽離等,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反應;而且哀傷反應因人而異,也沒有對錯之分,好好地辨認和處理這些情緒也許是療癒的開端。請留意以下處理哀傷的方法:

  ■ 明白出現不安情緒往往是因為失去重要的親友所致,並非代表個性軟弱或有所不足。

  ■ 了解不安情緒一般都會持續一段時間(例如數星期、數月或更久),之後才漸漸減退,要給予自己和親屬一些時間,不用急於平復不安。

  ■ 接受事情的發生有些時候非我們可控制,避免過度自責。

  ■ 接納可能會重複思念逝者,若出現纏繞不斷的思緒、疑問或苦惱也應表示諒解,避免怪責。

  ■ 適宜為一些特別日子(例如生日、節日或忌日)作好預備,因看似已經平復的不安情緒可能會再度出現反覆。

  身邊人可為哀傷者做什麼?

  身邊的你可以多鼓勵哀傷者打開心扉,抒發內心的感受。除了傷痛和不捨,喪親者有時候對逝世親人有着更多複雜和矛盾的感受,當中可能包括了憤怒、埋怨和自責等,而往往正是這些難於啟齒的感受令他們久久未能釋懷。此時他們需要身邊的你擔當一個不存批判態度的聆聽者。當然,身邊的你更加要密切留意喪親者的情緒,有需要時要鼓勵和陪同他們尋求協助。

  喪親者在哀傷期間不只承受情緒上的困擾,也面對各種生活上的實務問題。基於逝世者和喪親者兩人的關係,逝世者的離去除了為喪親者帶來情緒打擊,更令生活驟然失去支柱,例如經濟收入,家庭責任的分擔,甚至是喪親者本身的照顧。親人以往在家人擔當的角色和任務,可能一下間全落在喪親者身上;這對喪偶者尤其明顯,要同時照顧小朋友和賺錢養家,生活中的大小瑣事都令喪親者分身不暇,巨大的壓力自然令他更難步出哀傷期。此時親友可以為他們分擔實際的生活事務,例如搬家、生活細節的安排、小朋友的暫託等。對於老年喪偶者,逝世親人可能在過往擔當照顧喪親者的角色,此時身邊的親友宜多加關懷和實際援助,例如提醒喪親者每天的藥物治療,陪同他們準時覆診,及加強家居照顧等。

  何時需要及如何尋求專業協助?

  大部分喪親者都能步過正常哀傷期,但假如出現了哀傷變得不能承受,便要尋求專業協助。香港有幾間非牟利團體設有哀傷輔導的服務,另外衞生署在港九新界亦設有長者健康中心提供情緒支援服務。醫管局亦設有精神科和心理科服務,經過診斷,假如喪親者已經出現抑鬱、焦慮或者幻覺,藥物可有助紓緩症狀。心理治療方面,除了基本的哀傷輔導,認知行為治療更針對一些阻礙克服哀傷期的非理性想法,心理學家會因應個別情況,採取最適當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