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相向而行謀發展 深港合作再提速
隨着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加速,深港合作不斷深化,在不久的將來,深港「一小時生活圈」將提升至「半小時生活圈」。深圳羅湖區昨日發布《深港融合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方案》,積極對接香港北都區發展規劃,目標到2026年打造30分鐘城際通勤圈,探索跨境直升機、通勤巴士等通關新方式,力爭成為香港與內地資源配置的「超級鏈接地」。相關方案對香港來說意義重大,應引起重視,與深圳相向而行,提升兩地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羅湖區是深圳市最早發展的地區,與香港接壤最多,設有多個口岸,其中羅湖口岸一直是港深之間客流量最大的口岸。兩地去年初恢復全面通關之後,各口岸再現繁忙擁擠的場面,而羅湖口岸的單日過關人流不斷創出高峰。特別是近來港人北上消費成為熱潮,香港方面也迫切希望恢復深圳居民的「一簽多行」方案,加快通關效率是當務之急,羅湖區提出進一步優化兩地通關方式完全在情理之中。
提升通關效能既是民意殷切期待,更為兩地發展帶來新動力。早在去年一月,羅湖區就提出「三力三區」產業發展新定位,其中的「三力」,是指羅湖區聚焦消費、深港融合、現代服務業三大關鍵要素;「三區」則是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及香港的北部都會區,羅湖具有區位優勢。事實上,羅湖區的港商很多,羅湖區發展現代服務業,很大程度上也是吸引從香港北上的人流。可見羅湖區銳意提升兩地通關模式和效率,也是借助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等的優勢地位,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深港優化通關也是改善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國家發改委日前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到探索兩地通關新方式,根據實際情況增加24小時通關口岸的數量。如果羅湖口岸延長通關時間,對加快兩地人流暢行意義重大。目前香港只有東鐵線前往羅湖關,平時已經迫爆,節假日更是「人滿為患」,而探索新的便利往來舉措是應有之義。另外,深圳正在發展被稱為「空中的士」的載人無人機商業飛行,如果跨境到香港,時間會更快。
除了羅湖區,深圳其地區域都在爭相強化與香港的合作與對接。新皇崗口岸於三年後啟用,通關時間將由現時的25分鐘大幅縮短至5分鐘。深圳鹽田區重點拓展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區,合作區重點項目之一的沙頭角口岸重建計劃進展順利,啟用後將擴容13倍。深圳灣口岸也十分繁忙,《大公報》日前報道深圳灣口岸經常塞車,並引述專家建議優化交通配套,引起當地政府和口岸部門的關注。南山區交通局等部門昨日現場接受記者採訪,介紹整改措施,其反應之快、效率之高,令人印象深刻。
香港和深圳聯繫越來越緊密,共同利益越來越多,在城市布局、產業發展、基建配套等方面的關聯性越來越強。對香港來說,兩地通勤時間將由一小時縮短為半小時,不僅為市民出行帶來便利,更為香港發展提供新動力。港深生活緊密化越來越明顯,特區政府推出施政藍圖時,需要有更多的深港共同發展的視角,甚至各區密鑼緊鼓發展地區經濟刺激消費時,亦要有更廣闊的視野,善用兩城相連的獨特資源,融入大灣區發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