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時評】紓緩財赤振興經濟 政府要小心平衡

  曾淵滄博士

  財政預算案將於2月28日公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正在公開徵求意見。上一個財政年度,特區政府的赤字料高達1,000億元,社會大都理解特區政府開源節流以減少財政赤字。不過,目前香港經濟放緩,消費疲弱,不少人同時希望特區政府增撥資源以振興經濟,包括繼續派發消費券。如何平衡兩方面,成為本次財政預算案需要解決的難題。特區政府宜從樓市入手,排除高息風險,提振市民置業信心,進而開徵資產增值稅,開拓新的財源。至於派發消費券、扣減差餉和退稅等刺激消費措施,在財赤嚴峻下應該量力而為。

  陳茂波在網誌特別提出:「保持公共財政穩健,是確保經濟和社會可持續和穩定發展的其中一個重要關鍵。但這個過程必須兼顧現實情況,在和社會充分溝通下共同努力推動,不能太慢、也不能操之過急,在過程中小心評估社會上不同階層的承受能力,以及不同行業的經營狀況。」他又提出,開源的考量也需要兼顧實際發展階段的狀況,須能繼續吸引企業及投資,不要影響本地經濟復甦的力度,維持香港簡單低稅制的優勢,以及考慮市民的負擔。

  樓市不振是復甦乏力所在

  我們要先找出巨大赤字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按部就班化解問題。

  先從去年政府賣地收入大減作切入點。一向以來,除了稅收之外,賣地收入是特區政府重要的收入。去年特區政府賣地收入大減,原因是樓價下跌,創出多年新低,導致發展商投地意慾低。過去在樓市高峰時置業的業主,其物業大都錄得賬面虧損。當資產價值降低,市面的消費意慾也隨之被壓抑。另一方面,美國近年大幅加息,由2020年的零息加至目前的5.25厘至5.5厘,本港銀行也由於港元與美元掛鈎而緊隨加息。這導致供樓人士壓力大增,資金周轉不靈而不得不削價求售。與此同時,香港股市表現不佳,使樓價更進一步往下調。以上因素,都導致香港疫後復甦不如預期。

  雖然,據報今年美國很大機會減息,但香港樓市目前已經面對水深火熱的困境,特區政府不能再等美國減息後讓市道自然復甦,必須積極有為作出介入。2月28日的財政預算案,最應該做的應是全面解除過往樓市高峰時設立的所有「辣招」,以刺激市民置業意慾。這不但不會減少政府財政收入,相反會增加政府的一般印花稅收入。

  徵收陸路離境稅不可取

  近日也有人建議開徵資產增值稅。此舉是可以接受的,但應該只限於房地產而不是股市,否則將會對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構成衝擊。房地產的資本增值稅與「辣招」中的特別印花稅有相似之處,不過資產增值稅只向出售物業後有盈餘的賣家徵稅,這就可以避免樓市炒風再起時,社會再有聲音要求重新推出「辣招」。

  至於有人建議開徵陸路離境稅,這是得不償失的行為,因為這是違背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大政策,而且收費的過程會大大增加旅客出境所需時間,造成嚴重堵塞。不過,機場離境稅倒是可以考慮調整。現時本港的機場離境稅為每名12歲以上旅客120元,特區政府未來可以向所有乘坐飛機離境的旅客,不論年齡、國籍、居留地,一律徵收,以增加政府收入。機場離境稅只佔機票價格中的一個小比例,即使作出調整,也不會對香港旅遊業造成嚴重影響。

  近日也有不少人建議特區政府繼續派發消費券,扣減差餉和退稅。從推動逆周期的角度來看,這些政策都是有效的,但是應該量力而為,以平衡減少財赤與振興經濟的雙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