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地觀察】娛樂類型片的「隱惡揚善」

  湯禎兆

  娛樂類型片作為新導演的木人巷,更大的意義是「隱惡揚善」的功能,何以言之?新導演也是年輕人,人生閱歷始終有限,其實處理社會言志片難度極高,很容易陷入「港台劇」的窠臼,說教味濃,道理先行,角度也易受制於採訪過程的左右,令角色及對白均呈面譜化特質,容易流露個人局限。而新導演理論上均屬影迷出身,對娛樂類型片也應滾瓜爛熟。借娛樂類型片的重構重拍,在在可顯現及鍛煉對電影語言和技法的掌握,無論小成或小挫,均屬彌足珍貴的成長經驗。 更重要此乃在行業生存下去必不可少的基本訓練,否則新導演難以掌握兩條腿走路的法門。就以葉偉信為例,不用談到《葉問》成為奠定江湖地位的品牌,今次影展選映一系列的個人化風格作品,背後全有《神偷次世代》(2000年)、《2002》(2001年)及《乾柴烈火》(2002年)的陰影存在。明暗互通,陰陽映照,委實不可偏廢。至於如何娛樂?怎樣類型?相信慎思敏銳的創作人,一定可在影展選映作中尋到心法竅門。

  所謂「葉偉信作為方法」,第二重意義是對觀眾而言,我同樣預設為年輕一代。1996年拍成《旺角風雲》的葉偉信,的而且確需要觀眾的掌聲支持。但我所指的不是庸俗的誠意可嘉,又或是人云亦云的搖旗吶喊,以上的「我推」策略,只會曇花一現。《旺角風雲》需要的是理解葉偉信作為創作人(包括化身為評論黑幫片套路的觀察者身份)的論述,令他的心思不致被埋沒及掩藏。 今時今日《旺角風雲》不至於湮沒人間,正是當年一眾有心人竭誠付出的美好回報,成就此時此刻的有緣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