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梓引】多措並舉引導學童珍惜生命

  李梓敬 立法會議員

  香港逐漸擺脫新冠疫情的陰影,社會各界開始回復正常運作,但同時仍有部分社會群體難以適應復常之後的種種改變,如學童從兩年多的網課恢復至正常校園生活,需要面對巨大的壓力,而這壓力並不是成年人能夠輕易感受得到的,巨大壓力下,一些學童難以承受、鑽牛角尖而選擇結束生命。近月學童自殺個案不斷攀升,去年企圖自殺的學童數字接近300人,而自殺死亡人數高達37人,更有一些自殺個案是在校園發生,對師生的影響尤為巨大。學童自殺問題嚴重,引起社會高度重視。

  為了防止學童自殺,各方可以考慮以下一些方法。首先,是加強提供心理健康支援。學校和社區應該提供心理健康支援服務,幫助學生處理壓力和情緒問題。尤其近來教育界師資出現斷層,有經驗的中小學老師離職,剛上任的老師可能缺乏與學生相處、聆聽學生心聲的技巧,難免會忽略學生的需要和求助。特區政府須加強對新入職老師的支援,使他們更有能力留意學生心理健康及發現高危個案。

  第二,增強學生的抗壓能力。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訓練和應急演練等方式,增強學生的心理質素和應對能力。內地近年大力推動生命教育,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在全國持續引起教育界關注生命教育的推廣,在這方面值得香港參考。

  第三,家長和學校應該密切合作,共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尤其在資訊科技不斷進步的時代,家長和班主任的溝通,除了傳統的家長日,也可以有更多選擇。對於有特別需要的學童,老師和家長可以持續緊密聯繫溝通。

  至於地區團體,可以通過組織心理健康活動、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等方式,教育學童珍惜生命,避免自殺個案趨增。剛剛成立的「關愛隊」和新一屆區議會,可在不同社區舉行正向心理學推廣活動,增加大眾對自殺問題的關注,提倡積極的人生態度。

  最後,傳媒在報道和自殺相關的新聞時,需要帶有高度嚴格的專業精神。其實世界衞生組織對於傳媒怎樣報道自殺的新聞,已有清楚的指引,尤其不應該直接引述自殺行為的細節、轉載遺書和相片,更不能英雄化和美化自殺行為。這些防範措施已經得到不少學術研究肯定。可是,近月部分香港本地和海外知名人士自殺離世之後,香港傳媒仍然會用大篇幅詳細報道,這樣的現象極不理想,需要傳媒嚴加自律。

  防止學童自殺是一項複雜的任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積極面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