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論事/做好產業規劃銜接 鞏固香港競爭優勢\練卓文
近日,中央公布了一系列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文件,包括:《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前海總規》、《關於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的意見》及《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目的是為了支持香港、澳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發揮自身作用,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橫琴、前海、南沙、河套是粵港澳大灣區四個重要合作平台,從2021年9月至今,國務院已相繼印發了相關的方案及規劃,為港澳居民和企業在大灣區發展出台了多項優惠政策。這次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特別注重在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開放環境,以及「灣區通」工程,簡稱「4大環境、1大工程」作出部署,提升跨境通關便利度、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推動跨境便利執業與行業互通,便利港澳居民在大灣區生活和工作。
值得關注的是,該行動計劃特別提到研究進一步取消或放寬對港澳投資者的資質要求、持股比例、行業准入等限制;在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清理取消港澳企業在招標投標、政府採購、權益保護等方面存在的差別化待遇;探索推進大灣區內允許港資、澳資企業就所涉爭議選擇港澳為仲裁地。
這次出台的系列政策文件十分務實,還特別強調要聚焦解決人民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面對當前的經濟局面,以上政策措施十分及時和必要,香港要利用好大灣區的這些政策紅利為港人港企拓展發展空間,但同時亦要思考未來如何保持和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做好規劃的銜接。
會展航運業需積極求變
比如,在《前海總規》中,就提出要有力支撐深圳打造國際會展之都,加快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二期建設。香港與深圳、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在會展業方面既有合作亦存在競爭關係。香港是國際會展之都,疫情前的2019年在香港舉辦的展覽共有132個,每個展覽的平均收入達到480萬美元,亞洲排名第一。香港會展業每年為香港帶來超過500億港元的消費開支。疫情前,展覽業為香港人創造了77000個全職職位。內地展覽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加上政府的各種補貼政策,同行業競爭激烈,直接衝擊香港的會展業。特區政府和業界迫切需要思考如何進一步鞏固提升自身的優勢,加大力度改善硬件設施和服務質素,提升展商和採購商質量,同時要與周邊城市的會展檔期和採購商資源更好地整合,發揮各自的優勢,一起做強做大,避免惡性競爭。
此外,前海的總體發展規劃亦提及建設新型國際貿易平台,聯動建設國際貿易組合港,打造跨境電商集聚區,推進公共海外倉建設等一系列措施。據了解,近年香港集裝箱貨櫃吞吐量開始出現下跌跡象,除了國際市場因素之外,珠三角通關一體化,加上周邊港口相繼推出的優惠政策,對香港的駁船中轉業務產生較大衝擊,越來越多的貨物直接從內地港口直接出口,不需再經香港中轉。去年,中遠海運共有數條航線取消掛靠香港。內地港口的成本優勢越來越明顯。再者,目前許多進口的食品和水果都直接運到南沙港,不需經香港。因此,特區政府需要主動與周邊港口城市建立合作機制,支持業界向高增值的航運服務轉型,同時需要思考如何開闢新的物流路線,增加勞工供應,減低運營成本,鞏固和提升香港的航運中心地位。
制定重點產業發展藍圖
香港與內地城市之間既有合作,但亦不可迴避在某些領域存在競爭關係。香港在過去多年來依託於自身獨特的優勢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但隨着內地改革開放,特別是周邊城市的迅速崛起,香港的獨特優勢及功能有所減弱,內地城市在某些領域的國際化程度已超越香港。與此同時,國際地緣政治和各種不利因素,也對香港構成一定影響。目前,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的地位正面臨着嚴峻的挑戰。香港迫切需要培育新的競爭優勢,過去保持了多年的國際化營商環境亦不能一成不變,皆因內地許多城市正對標香港打造更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在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如何處理好城市和區域之間合作、分工與競爭的關係,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邊界,避免惡性競爭,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在《前海總規》中,提出到2035年建成新型國際貿易中心、國際高端航運服務中心,其定位基本與香港相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亦提到要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不僅是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相關部門之間亦需要一個公平的政策環境,需要規範各種政策補貼措施,規範直接參與或不恰當干預的行為,並且需要以法治作為保障。
此外,《前海總規》中亦首次提出統籌好深港合作重大項目、重大載體布局建設,探索深港合作建設運營一體化新模式。具體而言,筆者認為要多關注一些民生項目,例如城市生活和建築垃圾處理。此外,深港兩地在城市規劃和具體的產業規劃方面需要進行有效的銜接,才能處理好兩地合作、分工與競爭的關係。香港應盡快制定一份全面及有針對性的產業發展藍圖,兼顧本地及在珠三角投資設廠的港資企業,與深圳共同布局一些共性關鍵核心技術的科學實驗平台,共建工業服務體系,為整個大灣區服務。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