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人與事/木化石公園探知\朱昌文

  圖:木化石公園一景。
  圖:木化石公園一景。

  公園有好多種類型,如主題公園、國家公園、地質公園、植物公園、郊野公園等,但好像從沒有聽過有「木化石公園」,現在香港有了,就毗鄰荃灣如心廣場。

  日前,筆者前去參觀,覺得頗有特色,花了兩個小時,既認識到木化石這種遠古物質形成的原因,也得悉這個木化石公園背後的故事,知識性與趣味性俱有,感到不虛此行。

  這個木化石公園佔地達七萬平方呎,分為戶外園區和木化石體驗館,展出逾百件博物館級的木化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兩組展品是日石與月石,分別長三十米與二十五米,前者是全球第七長的木化石,它來自印尼西爪哇,歷史可追溯至二百六十萬年至五百三十萬年前的上新世時期,難得一見。後者的特點是它的橫切面可以讓人看出經歷過長達數百萬年之久的矽化過程,完整地保留了整條樹幹的原貌,包括表皮、纖維形狀,甚至樹木內部傳送水分養分的通道也清晰可見,參觀者如有興趣深入了解,可到體驗館細察體驗。

  其他重點展品還有象徵人生里程的六塊木化石,包括「如心石」、「畢業石」、「娣盟石」、「周年石」、「勝利石」和「團圓石」。如心石以已故的華懋集團主席龔如心的名字命名,英文名是Nina Rock,石的形狀如其名,仿似一顆巨大的心,寓意「至誠以心,心之所在」。「勝利石」是一個巨大的樹椏衍化而成的木化石,形狀酷似高舉着的V字形手勢。「畢業石」利用樹幹的天然形狀,加上金屬絲帶,搖身變為一紙畢業證書。「周年石」則由一組三塊由小到大的木化石疊成,形狀就像一個三層蛋糕,寓意紀念生日、結婚紀念日等的重要日子。「娣盟石」巨型的指環鑲上美麗的寶石,象徵終生不渝的婚盟。「團圓石」形狀獨特,就像一雙向外環抱的手,彷彿邀請親友圍坐共聚。

  參觀者看到和用手觸摸到這些形狀各異的木化石,都會有興趣知道它們形成的原因。據展品的說明和導賞員的講解,這些被形容為「能說話」的木化石標本,其形成的原因是火山灰或沉積物掩埋樹木,因埋藏環境缺乏氧氣而不致腐爛,並受含豐富礦物地下水的長期滲透,使被埋的樹木的纖維慢慢被矽質礦物所取代,形成木化石,其外形各異,有些仍如木塊,亦有看似石頭或炭塊,顏色也各有不同。據研究木化石的專家說,樹幹能衍變成木化石的機率只有百萬分之一,所以非常罕有,具極高的科研價值和欣賞價值。

  這個木化石公園的所有展品都是龔如心的珍藏,她生前熱愛收集木化石,合共多達二百件,耗資巨大。「王太(龔如心)喜歡大自然,希望透過木化石傳遞珍惜環境、珍惜生命的訊息。」策劃這個木化石公園的建築師陳麗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