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商轉藝 以畫為善 麥羅武的第二次人生

◆麥羅武非常享受作畫的過程。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麥羅武非常享受作畫的過程。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麥羅武(右)與夫人恩愛多年。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麥羅武(右)與夫人恩愛多年。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麥羅武年輕時就喜歡到戶外寫生。
◆麥羅武年輕時就喜歡到戶外寫生。

◆麥羅武於2018年創作的《盛放》。
◆麥羅武於2018年創作的《盛放》。

◆麥羅武於2020年創作的《如意》(之一)。
◆麥羅武於2020年創作的《如意》(之一)。

◆麥羅武1959年的炭筆畫。
◆麥羅武1959年的炭筆畫。

◆麥羅武的荷花融合了油畫的風格。
◆麥羅武的荷花融合了油畫的風格。

◆麥羅武於2014年創作的《獨鳴曲》(之一)。
◆麥羅武於2014年創作的《獨鳴曲》(之一)。

◆麥羅武於2023年創作的《脫穎》(之一)。
◆麥羅武於2023年創作的《脫穎》(之一)。

  追尋熱愛這件事,從幾歲開始最合適?答案是:任何年紀。由商人轉為藝術家的麥羅武就是一個從將近60歲才開始追求幼時繪畫夢的人。現年84歲的他自2000年起,尋遍內地及香港的水墨名家,勤力求教,在老師們的引導中融會貫通,發展出獨有的繪畫風格,也創作出引人入勝的荷花與山巒雲海。他每幅在佳士得拍賣出的作品都在幾萬元至幾十萬元不等,而「以畫為善」的他常將部分收入捐給各慈善機構,將藝術與社會關懷結合,實行他「讓自己開心,也讓他人開心」的人生哲學。◆香港文匯報記者 焯羚、雨竹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學會香港創會副會長、香港理工大學院士麥羅武生於1940年的廣東潮汕。2000年,近60歲的他賣掉經營多年的生意,去實現自己自幼就有的藝術夢。現在每天與水墨紙筆打交道的他,神采奕奕、健朗豁達。而他精神矍鑠的原因便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的同時,注重養生。他每天都會打沙袋 、耍太極 、步行。

  從何時開始圓夢都不晚

  近日,一向低調的麥羅武為即將舉行的「荷語境·雲山行—麥羅武水墨藝術」慈善展,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並分享他學習水墨畫的經歷與多年來的人生收穫。

  麥羅武的父親在他幾歲時就已過世,他由母親撫養長大。二戰爆發後,他隨母親遷到香港。那時生活很艱苦,麥羅武深知母親的不易,於是盡自己所能補貼家用。從前的他喜歡西洋畫素描,也曾嘗試在街頭為路人畫肖像,以賺取收入,但後來迫於生活壓力,他放下迷戀的畫筆、選擇從商。

  起初,麥羅武為生產籐器等工藝品的貿易工廠打工。為吸引客人,他會在籐編籃上做藝術加工,為工藝品插上塑膠花或棉花鳥。後來,他決定創業,並製作起籐傢俬、塑膠皮包、真皮皮包。隨着客人數量的增漲,麥羅武又做起襯衣、開起出口貿易行。那些年的忙碌讓他無法接觸自己熱衷的繪畫,然而他的藝術細胞仍非常活躍,且早已被他不知不覺地運用在生意上。

  後來麥羅武舉家移民到澳洲,並在澳洲開起麥氏貿易公司,將澳洲海鮮、肉類等進口香港。當年時勢也大好,那時生意興隆、業務廣泛的,除了「大昌行」就是麥氏公司。 雖然移民澳洲,但麥羅武與香港的聯繫沒有中斷。2000年,有人想買下麥羅武的公司。那時的麥羅武已經有了些積蓄,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也都上了大學,而他們也不願接手他的生意。於是將近60歲的他賣掉公司、回流香港,專心投身於自己熱愛的繪畫藝術中。

  麥羅武是個有毅力又勤奮的人,他一心想將自己下決心做的事做到最好。他明白歲月不等人,60歲的他不可能再從基礎開始學習,只有踏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才趕得上。於是他到各地買回名家畫冊進行研究學習,還向多位繪畫大師虛心求教。他回憶,他的第一位老師是廣州的「嶺南荷癡」梁業鴻。而他後來又跟擅長畫水墨玫瑰與水墨牡丹的香港畫家司徒乃鍾學了兩年多,還跟香港嶺南畫派畫家林湖奎學了幾個月的動物畫。

  二十多年來,香港新水墨運動的著名大家之一王無邪,是對麥羅武影響最大的老師。他在教麥羅武前,只在校教畫,因此麥羅武是他第一個私人學生,而麥羅武跟王無邪學了長達8年的畫。麥羅武回憶道:「王無邪老師很注重畫作的節奏和光,他認為一幅畫就是一個大的交響樂隊;他點明,一幅畫要能吸引人,畫的節奏至關重要。其實就等於唱歌。」愛好唱歌的麥羅武唱了幾句《在那遙遠的地方》,接着說:「畫也是一樣的道理,就是要有節奏感。」

  學水墨伊始,麥羅武畫的是經典的梅蘭竹菊。後來他思考:在他這個年齡,樣樣都學是很難精通的,而他發現自己最喜歡荷花,於是他開始專心畫荷花,同時想辦法畫出荷花的各種姿態。他也將自己畫西洋畫的技巧與色彩運用在作品上,這樣一來,他的荷花無論是色彩還是構圖,都有別於傳統水墨荷花。

  為了畫出不同形態的荷花,麥羅武還會去深圳的洪湖公園、東莞、中山、佛山三水荷花世界等地寫生。他回憶,有一年自4月至10月,他每周都去洪湖公園寫生、拍攝荷花狀態;風雨天都阻擋不了他想捕捉荷塘美景的熱情。而就是在風雨交加的一天,隨風擺動的荷葉為麥羅武的《獨鳴曲》(之一)提供了創作靈感;這幅畫也於2014年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邀請展。

  看着牆上名為《如意》的作品,麥羅武笑稱,這幅畫的創作就是一種「不理性」的天馬行空。此作品以中國傳統工藝寶品「如意」為靈感,將多片荷葉拼成「如意」的形狀,並在中間填上幾朵彩色荷花;整個作品與畫作上柔和朦朧的光,共同散發出一種恬靜又極具生命力的美感。更有人以60萬元的價格訂購這幅畫。

  雄獅終睡醒

  2009年是麥羅武藝術生涯的轉折之年。這一年,黃孝逵、沈平、熊海等幾位繪畫名家在香港中央圖書館看到麥羅武的畫,便邀請他參加水墨展。麥羅武欣然同意,幾位畫家便當場許諾給他一個獨立展廳。於是麥羅武後來在獨立展廳展出二十逾幅畫,大受歡迎;不少人指出,他的荷花很平和,亦很有靈性,令人感到愜意。疫情前,更曾有上千人在酒會上為麥羅武的畫拍照,「非常有滿足感」,他說。同年,麥羅武的畫也首次被佳士得拍賣行拍賣,第一幅畫就拍了十八萬多元。而後,麥羅武的作品在佳士得連續進行了12年的拍賣。麥羅武表示,對於如此佳績,不少人都形容他這個「半路學畫」的人為「睡醒的獅子」。

  2018年,麥羅武登上嚮往很久的黃山;回港後,他開始創作一系列描繪黃山與雲海的作品,畫出四張大幅黑白畫。中國畫學會香港中,見過這些畫的畫家沒有一個不讚。此外,因為麥羅武較晚開始畫山景,他非常勤奮地練習,有時畫一棵樹都會練上十幾次。

  有些畫家喜歡將作品收藏,不捨得輕易捐出;但在麥羅武這裏,只要有人喜歡,他就會割愛。他說:「有捨才有得,人不能把所有錢帶走;如果讓自己開心,也讓他人開心,人生會更有意義,也更幸福。」

  「賣畫」求三個「開心」

  喜歡以作品收入做慈善的麥羅武奉行「以畫會友」。他通常將畫作公開,讓有心人認購收藏,認購的價錢會全數捐贈給認購者指定捐贈的慈善機構。他也會為作品裱上幾千元的金框,連裱畫錢都自己貼。對他來說,框的品質會影響畫的美感。麥羅武希望拍賣出的作品能涵蓋三個「開心」:他作畫的開心、作品收藏者的開心、受捐者的開心。這是他認為的「賣畫只為行善」的意義。此外,他一般將部分畫作收入放入他與太太成立的慈善基金,而大部分賣畫收入都由買畫人指定捐贈。

  2009年,以鄺美雲為代表的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轄下籌募委員會,問麥羅武是否可以拿他的畫進行慈善拍賣,並將籌款捐給理大,麥羅武欣然應允。起初,鄺美雲等人向他要來一幅畫,但因特別喜歡,又向他要來第二幅。後來,在理大年度慈善晚會上,兩幅畫共籌得三十多萬元。麥羅武還捐出他另一幅畫在佳士得拍得的十幾萬元。由此一來,理大共獲得四十多萬元善款。

  2011年,麥羅武因為對理大的幫助,以及他自2000年起舉辦千人年度敬老大會、為內地白內障患者捐款等社會貢獻,獲理大授予「2010/2011年度大學院士」榮銜。他也開始通過繪畫做更多慈善,也一直在疫情前的每年為理大捐款,而敬老大會這個慈善活動一直持續至今。

  麥羅武透露,今日在佳士得拍賣行舉辦的「荷語境·雲山行—麥羅武水墨藝術」慈善展亦有很多人支持。他「捨得」與「意義人生」的做人處世哲學,也是他收到眾多支持的原因。「假如之前不種下個因,我看很難有人支持我。」他說:「在這種經濟環境下,要人捐款是非常非常困難的。我其中一幅《脫穎》(之一),已被人以50萬元的價格訂購,而這幅畫最初的定價是15萬元。」麥羅武表示,他幾乎沒為這次展覽做推廣,但準備的四十幾幅畫中,已經有近30幅被預訂。因為反響特別好,他才想到多做些推廣,希望籌多些善款幫助獅子會、香港理工大學、榕光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