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納不同聲音 建構多元區議會

  林筱魯 立法會議員

  新一屆區議會任期已於1月展開,標誌着香港全新治理體系的新篇章,一眾區議員上任後馬不停蹄,為民服務之心可見一斑。本屆區議員背景分布有一定平衡,委任名單中專業人士的數量為直選或間選名單的約一倍。吸納不同聲音才可建立多元議會,政府的用意不言而喻。正所謂「英雄莫問出處」,不管直選、間選,還是委任,香港只有海納百川,唯才是舉,才可不負愛國愛港的時代要求和使命,維護香港長遠繁榮穩定。

  上屆區議會因議員離任或喪失議席殘缺不全,原有479個議員,至2022年年初,只餘下148人,不少議會因人數過少無法運作,其中灣仔區情況較佳有5人,南區及中西區僅得3人,黃大仙更只餘下2人。人丁單薄的情況下,區議會難以發揮下情上報的作用,形同虛設,市民求助無門,苦不堪言。

  避免議會聲音過分單一

  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之後,選委會、立法會、行政長官選舉依次有序舉行,為社會建立了穩定的基石。今次是完善選舉制度後首次舉行的區議會選舉,470個議席中,88人來自地區直選、176人來自地區委員會間選,連同179名委任議員及27名當然議員。隨着這次選舉落幕,標誌着香港新選舉制度全面實施,正如國務院港澳辦所言,對香港特區清除「亂」的根源、鞏固「治」的基礎,不斷走向由治及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區議會重回正軌,對社會是百利而無一害。

  據資料分析顯示,第七屆區議會直選區議員平均年齡為38歲,專業人士有5人,5人來自教育界,6人來自社福界;地區委員會間選區議員平均年齡為42歲,專業人士有12人,7人來自教育界,15人來自社福界,委任區議員平均年齡約47歲,40至64歲的佔比達81%,專業人士達21人,有16人來自教育界,8人來自社福界,當中更有一名23歲女學生。

  區議會是與地區對接的諮詢機構,地區有各式各樣的持份者,有賴不同人士的參與,才可避免議會聲音過分單一,如側重任何一方面,會出現資源分配不平均問題,可能影響個別群體的社會參與度及幸福感,亦不利處理專業事宜。從委任名單可見,政府在平衡各界聲音上,下了不少功夫。如直選區議員中,高達63.6%有地區服務背景,專業人士只佔5.6%,但委任名單中,專業人士比例則倍翻達11.7%,其中不乏中醫、測量師、律師等,而商界、金融相關背景人士亦佔26.25%,證明政府有意建立一個多元化區議會。

  區議會老中青比例合適

  再者,透過分析年齡及經驗可見,直選議員的平均年齡明顯較間選及委任區議員年輕,政府透過委任有社會經驗的人士,為區議會建立合適的老、中、青比例,讓社區的老年人、中年人及年輕人均有代表。值得留意的是,委任名單中更起碼有40位以往落選的區議員及20位上屆區議員,以上均是有議會經驗的人,透過以老帶新,可讓區議會成為培養政治人才的地方,完善新人更替的過程。

  曹操的《求賢令》中有一名句為「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曹操之所以能取天下於群雄之首,全因他深知「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無論一個地方有多好,缺乏人才便難成大器,香港要重拾昔日明珠的光芒,必須從多角度攜手推動良政善治,更好地建設社會,知人善用,把握好「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的獨特優勢,才可維護香港長遠繁榮穩定。只要各界群策群力,他日香港這顆東方之珠定必更亮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