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袖乾坤】畫家的自畫像

◆梵高在畫自己。畫家的自畫像記錄了他們的生命歷程。 作者供圖
◆梵高在畫自己。畫家的自畫像記錄了他們的生命歷程。 作者供圖

  余似心

  在西洋畫裏,很多名畫家都留下不少自畫像,探索一下他們的畫像,都能看到不少故事。

  在歐洲14世紀前的中古實行禁慾主義,認為在藝術中表達人的七情六慾是大逆不道,藝術只能為宗教服務。至14世紀到17世紀的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抬頭,承認人的感情是天性不應壓抑,這思想的解放讓藝術家更敢於把喜怒哀樂在雕塑和繪畫中表達出來。

  當時流行請模特兒,但最方便和不費分文的練習,便是以自己作為繪畫對象。受惠這風氣,今天我們也可以「看」到藝術與科學天才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年-1519年)和名畫家拉斐爾(Raffaello Santi)(1483年-1520年)的「廬山真面目」—他們的多幀自畫像被保存下來。

  當年流行的巨型故事畫作中,畫家會把自己也畫進畫裏去。拉斐爾的著名壁畫《雅典學院》(Scuola di Atene)就把自己畫入畫內,成為畫中人,這猶如畫家的簽名。

  畫了近百幅自畫像的荷蘭畫家倫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年-1669年),以畫筆記錄他不同時期的神態與情緒,讓後人看到他一生的起落變化。倫勃朗一幅63歲時的自畫像油畫,現正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展題為「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很值得欣賞。

  一生窮困的梵高,又哪來金錢聘請模特兒?於是他在自己的斗室畫下了一幅又一幅的自畫像。

  最讓我看得心痛的自畫像,是命途多舛的一字眉墨西哥女畫家芙烈達(Frida Kahlo,1907年-1954年)。她以自畫像之多和奇特著稱,其中一幅作品《Diego and I》(1949年)在美國紐約蘇富比拍賣出3,490萬美元。丈夫Diego在她生病時對她不忠,她把丈夫畫在自己的額上以喻兩位一體。孤獨的芙烈達經常躺在病床上,正如她說:「我畫自畫像,因為我常獨處,也因為『我』是自己最了解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