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賞藝術織品 共探快樂涵義

  CHAT六廠項目呈獻泰國當代藝術家賈凱·斯里布特(Jakkai Siributr)的個人展覽。藝術家擅長運用紡織品及刺繡創作,並以編織與縫合來探討及表達自身對於社會、宗教及政治的觀察及反思。是次展覽回顧斯里布特逾20年來的藝術實踐,策展人高橋瑞木希望以引人深思的方式,邀請大家共同探索快樂的涵義。

  文、攝:胡茜

  今次呈現的展品包括藝術家的掛牆織品、雕塑作品,以及於泰國和海外所展開的社區活動,展現出斯里布特對其祖國及全球所面臨的當代議題的關注,以藝術啟發思考與人心。展覽由斯里布特早期的紡織作品《無題》展開,從那時開始,他積極地運用刺繡、拼布、絎縫等形式進行創作。「斯里布特以紡織建立自己獨有的藝術語言,對泰國社會中的權力濫用作出批判,並引起大眾關注被漠然置之的聲音。」策展人高橋瑞木說。

  探討作品中的快樂命題

  斯里布特1969年生於泰國曼谷,自小被姨母蠟染工作室內各式各樣顏色、圖案的紡織品所圍繞。1985年,16歲的他移居到美國,其後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學習紡織及藝術,並在費城紡織科技學院修讀印花紡織品設計碩士學位。雖然泰國東北部的絲網織錦、南部的蠟染以及國內各地民族製作的紡織品都普遍被視為泰式織品,但斯里布特並非單純生產手工紡織品,而是選擇使用紡織物料和技術來創作能夠描繪他的內心願景以及當代社會狀況的藝術品。

  在呈現作品的同時,展覽亦探討時常出現於斯里布特作品當中關於快樂的命題。泰國是佛教國家,斯里布特也是一名佛教徒,在佛教習俗中,每當佛教徒前往寺廟,都會獻上裝滿如洗漱用品、文具和藥物等日常必需品作為施捨。該習俗基於佛教禮儀,施捨的行為可以讓施主及其家人在往生後獲得幸福。作品《幸運物》參照了這個傳統,但有趣的是,作品中卻是普遍被佛教視為禁忌物的物品。

  泰國一般家庭通常會把國王或受尊敬僧侶的肖像高掛在家中牆上,這不僅是對被視為品德高尚的人表示尊重,亦象徵了人們希望在這些肖像的「凝視」下,家中的成員能過上有紀律和正確的生活。然而在現實中,就像在 《願望與夢想》 出現的隨機圖像一樣,掛着這些照片的房間往往同時充斥着流行歌手、著名足球員、彩票號碼和寵物等相關的流行圖像或物品,它們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喜悅、希望和舒適感。通過審視人類為追尋快樂而進行的多樣且偶爾物質化的行為,觀眾被邀請反思這種難以捉摸的情感的意義。

  描繪少數民族困境

  「沒有地方」是一個群眾參與的「呼喊與回應」刺繡裝置項目,嘗試在泰國北部無國籍的撣族人與普羅大眾之間建立對話。斯里布特讓族內孩子用刺繡來表達他們的感受、情緒和日常生活。由於這些孩子未被允許正式工作,藝術家向他們支付日薪來換取刺繡。他將這些刺繡用於工作坊,邀請公眾以白色和灰色等有限的顏色在撣族刺繡作品上加上縫線,在「難民」和「我們」之間建立更為強烈的聯繫。

  而《國內流離失所者花布》描繪了緬甸許多少數民族的困境:他們不少成為泰國的移民工人,並常被其泰國僱主剝削。這4件作品由藝術家的工作室助理繡製,其中一位是緬甸的孟族人。如此,藝術家希望讓泰國助理能學習和了解緬甸的問題,並對其抱有同理心。斯里布特自言,這次的展覽囊括的內容很多,也是很長時間的一個累積。

  展覽:賈凱·斯里布特:人人嚮往快樂

  展期:即日起至2024年2月13日

  時間:11:00am—7:00pm

  地點:荃灣白田壩街45號南豐紗廠CHAT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