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部查獲數百套航空數據「竊密設備」 揭境外機構誘騙內地航空愛好者非法投放

◆境外機構寄送的便攜式信號接收設備。 網上圖片
◆境外機構寄送的便攜式信號接收設備。 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瀚林)中國國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公眾號6日發文披露,國家安全機關近期發現,有境外機構依託網絡社交平台,以免費提供設備、共享航空信息為誘餌,針對境內航空愛好者精準招募「志願者」,並通過跨境郵寄設備,指揮「志願者」在渤海、東海、南海周邊省份大量投放,非法採集、向境外秘密傳輸飛行器飛行數據等。國安部提醒民眾遵守反間諜法和數據安全法,維護國家安全。

  據「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文章,多個境外機構長期活躍在中國微博、貼吧、QQ群等平台,伺機尋找活躍的航空愛好者並發布招募廣告。在廣告中,境外機構利用其對航空信息的熱愛與好奇,以免費提供設備、共享航空信息為誘餌,開展精準招募。境外機構通過國際快遞向「志願者」寄送便攜式信號接收設備,並遠程指導「志願者」在境內航空樞紐附近投放,實現對周邊一定範圍內飛機的型號、高度、經緯度、速度、航向等信息的自動採集,將數據實時傳輸到境外服務器上。國家安全機關發現,這些境外機構在中國渤海、東海、南海周邊省份大量投放此類設備,不僅竊取民用航空數據,甚至還能竊取軍用航空器等敏感數據信息。

  對航空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經鑒定,境外機構布設的這類設備性能強大,支持遠程在線編程,可根據需要定製出「個性化」功能。同時,相關設備內置GPS芯片,可對指定飛行器進行定位,並通過加密傳輸方式,將所採集數據快速推送至境外。經測算,每台設備每天可向境外發送約1,000架次飛機的飛行數據和約13萬條位置數據。按照覆蓋半徑300公里至400公里計算,僅需投放約300台設備,即可對我全空域飛機飛行數據實現監測覆蓋。同時,當大量非法設備工作時,還會對民航空管系統、軍用空管系統造成信號干擾,對航空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近年破獲多宗境外數據竊密事件

  國家安全機關目前已針對上述非法竊取敏感數據的行為,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專項打擊,及時查獲數百套已在境內投放的設備,依法對有關人員進行處罰。國家安全機關提示廣大群眾,《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規定,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或者境內機構、組織、個人與其相勾結實施的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關係國家安全和利益的數據,屬於間諜行為。另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規定,任何組織、個人收集數據,應當採取合法、正當的方式,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數據。

  香港文匯報記者還了解到,近年來國家安全機關陸續破獲了一批境外運用高科技手段開展的數據竊密活動。據遼寧省大連市海參養殖戶舉報,此前有幾名外籍人員提出免費安裝水質監測設備。經過專業鑒定,這些設備可採集到附近海域的水溫、鹽度、潮汐活動等海水數據,並實時傳輸到境外。該海參養殖場附近海域時常有軍艦過往,臨近空域也常有戰機訓練,屬於軍事敏感區域。通過數據進行分析,就可掌握相關海域的海況,對中國沿海開展的軍事活動、重大海洋經濟活動、科研活動,帶來嚴重的危害。當地國安機關及時發現並果斷出擊,有效消除了涉密數據信息洩密的風險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