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生活/「口述影像」導賞員助視障者賞畫觀劇

  圖:為視障人士而設的口述影像服務,除了電影,也涵蓋藝術和博物館展覽,圖為視障人士參觀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由專人提供講解描述。
  圖:為視障人士而設的口述影像服務,除了電影,也涵蓋藝術和博物館展覽,圖為視障人士參觀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由專人提供講解描述。


  愈來愈多的共融設計,帶着藝術無障礙的概念,在電影、舞台劇、舞蹈、美術、藝術展等活動中,運用科技,讓視障者彷彿看見了舞蹈、色彩,讓聽障者感受到電影中的聲音、可以跟着音樂舞動,讓更多人可以無障礙感受藝術的魅力。

  在藝術無障礙中,口述影像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尤其對視障者來說。它透過在影像節目的無聲部分插入對人物動作、情境等視覺訊息的語言描述方式,來幫助視障者獲取視聽內容,以口語敘述的方式把視障人士無法接收的影像訊息轉換成語言,幫助他們克服多方面的影像障礙,讓視障人士的生活增添色彩。\大公報記者 黃山、蘇荣(文) 盧剛昌(圖、視頻)

  「如果我能看得見,就能輕易的分辨白天黑夜,就能準確的在人群中牽住你的手……你是我的眼,帶我領略四季的變換;你是我的眼,帶我穿越擁擠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帶我閱讀浩瀚的書海;因為你是我的眼,讓我看見這世界就在我眼前。」香港盲人輔導會(下稱輔導會)訊息無障礙中心項目經理(口述影像服務)郭蕙珊向大公報記者誠意推介,台灣歌手蕭煌奇一首《你是我的眼》道出了所有失明人士內心的渴望。

  設博物館古蹟口述導賞

  「一般市民可能只知道視障人士,會有『聽戲』的娛樂,其實坊間有專職支援視障人士的非牟利機構,會培訓『口述影像員』,並組織活動,帶同視障者到訪其他博物館,由『口述影像員』進行導賞。」郭蕙珊表示,「輔導會」於2009年提供了第一場「口述影像服務」電影放映會,甚受視障人士歡迎。

  「睇電影是主流社會活動,而且對復康有很大幫助。」郭蕙珊指出,「輔導會」自此在戲院舉行以「包場」形式,並由口述影像員現場演繹電影中情節,讓視障人士能即場感受及欣賞電影。而近數年,因為得到很多慈善團體、電影公司及影音技術公司支援與贊助,很多市面售賣的電影影碟,已經內置由「輔導會」提供口述影像聲道,讓視障人士隨時隨地都可以欣賞電影。

  「口述影像服務除了電影,亦早已擴展到博物館或外景古蹟參觀活動。」郭蕙珊說,每次舉辦此類活動,會中職員都會預先製作參觀地點相關的「摸讀圖」(參觀地點內展品或特色地方縮小比例凹凸圖),好讓視障人士除聆聽口述影像員現場講解外,還可以觸感了解活動中的展品或地方。

  「上落客區中間保留了一棵接近五層樓高的大榕樹,在大榕樹下有一個老虎仔塑像,它比普通的狼狗大一些,棕黃色毛帶有黑色斑紋,造型非常生動,嘴上的鬍鬚栩栩如生。」口述影像員Stella用清脆的聲音,描述之前曾經參觀現已停運的「虎豹樂圃」(前身虎豹別墅)門口的一隻黃色小老虎。

  豐富生活提升心靈復康

  「我什麼電影都會看,就算不太喜歡的也好,某程度是我們的權利。」年近七旬的關志偉從六歲起雙眼失明,卻是一個電影迷。「黃子華在法庭上大力拍枱、大聲罵權貴那些都深刻,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關志偉開心地說,觀看《毒舌大狀》,通過口述影像員的細緻描述,可以知道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動作,周邊的環境和色彩,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前不能看電影,就算要看也要身邊的人說給我聽。」關志偉憶起沒有口述影像電影的日子說,那時候看電影是一種折磨,「既要麻煩同行朋友補充畫面內容,又會引起周邊觀眾的不滿。」漸漸地,影院成為他跨不過的隔閡,但自從有了口述影像後,志偉笑言看過的電影多得連自己也數不清。

  「通過口述影像可以將這個世界呈現在他們的眼前,不但可以豐富他們的生活內容,亦可以幫助他們心靈的復康。」郭蕙珊表示,這是口述影像義務工作的意義所在。

  香港盲人輔導會義務口述影像服務顧問楊吉璽說,口述影像員是一個不卑不亢的工作崗位,可以說非常專業,是一套精彩的電影和視障者之間的忠實橋樑,也是口述影像員最終的奮鬥目標和最大的滿足感所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