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能力強」神話破滅 鄉郊科技遠落後

  香港文匯報訊 日本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邊緣,平均每年發生1,500宗地震,日本一直因其出色的抗震建築技術聞名,但能登半島大地震卻出現截然不同的景象,大量房屋倒塌、瓦礫遍地。《衛報》指出,今次地震反映出日本偏遠鄉郊地區的抗震、防震能力嚴重不足。

  自1995年阪神大地震造成逾6,000人喪生後,日本大幅改革建築規範,此後的建築物均具有強大的抗震能力,例如地基中巨大的橡膠墊,以及每個樓層都配備減震器等,令到即使是東京的摩天大樓,也可在強震中避免倒塌。

  然而今次是阪神大地震以來,日本傷亡最慘烈的一次地震,能登半島滿目瘡痍,救援隊不斷從廢墟發現遇難者遺體。日本地震工學會會長高田毅士認為,此次地震反映出日本鄉郊和東京等大城市之間,存在巨大的社會和科技鴻溝,「日本農村地區人口減少,年輕人外流,老齡化的社會一旦發生地震或海嘯,都會出現災難性後果,此次地震中大量老人遇難和失蹤。此外,當地許多房屋已有超過50年歷史,沒有經過妥善修繕,不符合設計規範。」

  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的西村卓也教授表示,老人不太可能花錢加固長期失修的房屋,而且能登半島房屋使用沉重的瓦片搭建屋頂,一旦發生地震,反而會「壓扁」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