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里/節日自我養護\葉歌

  元旦假期剛過,二月就要迎來春節假期了。其實,每年十二月世界上更是節日扎堆。從基督教的聖誕節、猶太教的光明節(Hanukkah)、非裔的果實初收節(Kwanzaa),到我國的冬至,主旨不外是驅散嚴寒、黑暗,慶祝收穫、光明和團聚。我一直認為這是各種信仰、各個民族不約而同,在飢寒交迫的日子裏抱團取暖的策略。哪怕冬至兼帶掃墓、祭祖環節,也不脫加強家族紐帶、鞏固親情的用意。

  但節日期間有時反倒孤獨倍增,矛盾加劇。這不光是因為「每逢佳節倍思親」,有些人無法或不願與親人團聚,也不只因為晝短夜長,造成季節性情感失調。節日喜慶,但正因為家人團聚才帶來更大壓力。主持聚會的要操心食品、場地,擔心平日不對盤的親戚挑釁、敗興。參加聚會的除了假日旅行時天氣、道路、航空公司造成的不可控、不確定因素,還可能個人不安全感作怪。親戚相互攀比,各種形式的「催婚」、「催生」,追問期末考試成績和工資收入,都讓人上火。

  美國人應對「一地雞毛」的建議包括:每天記錄值得感恩的事件;給親朋打電話;寫作或做手工;漫步自然;做新菜;清理房間;看最愛的電影;聽音樂;有意識調節呼吸;獨坐冥想;想到自己可以改進之處;提前計劃;戒斷手機一天;對有的邀請說「不」;記住壓力總會過去,等等。歸納起來,不外是以下五方面的「自我養護」:加強聯繫,驅散孤獨;心懷感恩,知足常樂;發揮創意,製造「作品」;簡化生活,降低壓力;視聽享受,放鬆心情。

  願大家的節假日都歡樂祥和,輕鬆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