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冶若水/藝術與時間\胡恩威

  藝術與時間的關係是什麼?從前藝術作品需要很長時間去構思和製作,如雕刻一座雕塑、畫一幅油畫。也有一些藝術形態是即時性的,例如中國書法的行書與草書,就是要一氣呵成,把作品即時呈現出來。

  時間與藝術的關係密切,藝術需要時間去呈現。時間觀念因不同年代而異。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所處的文藝復興年代,畫一幅油畫可能需要以年計算的時間,當然現在用手機拍照的速度快很多。觀賞藝術的方式也在改變。以前我們可以坐在畫廊裏花一小時觀賞一幅晝,古人甚至拿着水墨手卷慢慢細味。不只是時間上的改變,人們與藝術作品的距離也在改變。中國古玩,一個「玩」字,就是凸顯古人把玩藝術品這一特點。再如,賞書法的時候,可以近距離觀看水墨的深淺;置身園林,用眼睛去感受空間的細節;這些都說明藝術與人的密切關係。

  到了智能手機年代,藝術的創作和觀賞方法已然不同。藝術彷彿變成一種快感:流量的快感、競投價格的快感,就像NFT(非同質化代幣)只以藝術為名的金錢快感。快感也成為了今天當代藝術的一個主題,它的目的只是要帶來快感。這些快感和以前藝術追求的細水長流人民精神,截然不同。

  有些人對此感可惜,感慨不應該變成這樣。然而,時間的演變總會令藝術觀念隨之改變。在筆者看來,如今當代藝術面臨的困局之一,是時間越來越快,生活空間卻越來越小,人們根本沒有更多空間和時間去感受及體會藝術和自我的關係。今天許多人着重藝術的投資價值,多於藝術價值本身。每年在全球各地舉行很多不同的藝術活動,數量不少,標榜的是金錢價值。今天用AI(人工智能)去創作藝術,可以短時間內完成。藝術創作變成AI這個新模式,未來或許根本不需要藝術家的存在。AI透過藝術資料數據衍生出一種新模式的藝術,而且這種藝術可以永遠不停在變。AI繪畫、AI作曲、AI寫小說,已經變得有可能。

  藝術和時間的主體是人。從前人創造藝術,但當藝術不是由人去創造,而是由非人類創造的時候,這些藝術的價值是不是只是數據上的價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