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梓引】提速建公屋 解決劏房問題
李梓敬 立法會議員
本港土地及住屋問題積存已久,基層上樓困難。據政府統計,現時約有22萬人為應付生活所需,居住在11萬個狹小的劏房單位。劏房環境惡劣,並且暗藏安全隱患,特區政府有必要多管齊下提速建公屋,讓基層市民盡早告別惡劣居所,享受舒適的居住環境。
劏房雜亂無章的改建為人所詬病,破壞樓宇結構,存在巨大安全隱患。此外,劏房由於十分細小,居住環境狹窄,租金如果以呎價來說,有機會比現時售價超高的豪宅呎價更貴。除此之外,租客還需要兼顧昂貴或濫收的水電費等額外支出,令他們生活負擔百上加斤。
本港土地房屋供應長期不足,衍生劏房問題。要告別劏房,必須先讓租戶擁有適切的居所。政府已覓得土地,可興建約410,000個公營房屋單位,超額完成約100,000個單位,冀能縮短輪候上樓的時間。在2024-25至2028-29年度,連同「簡約公屋」在內的公營房屋供應總量,將達172,000個單位,相較本屆政府上任時的五年期,即2022-23至2026-27年度,將有額外約67,000個住戶受惠。另外,特區政府一系列的提速建屋措施,已有一定進展,輪候公屋時間成功「封頂」,由高峰約6年,回落至5.3年;正逐步向2026-27年度降至4.5年的目標邁進。
不過,4.5年仍然屬一個較長的年期,尤其難以滿足居住在劏房的小朋友成長需要。政府有需要考慮不同方法,增加公營房屋供應。政府要積極為公營房屋政策拆牆鬆綁,善用空置校舍等政府物業改建成宜居單位,盡快提供更多過渡性住屋,讓劏房戶有適切的住所。政府亦要加速研究,在郊野公園邊陲、生態價值不太高的土地發展公營房屋。除此之外,公屋資源相當珍貴,但有不少公屋被人分租、轉租、丟空甚至轉為貨倉,亦有人隱瞞在內地或海外資產,政府有必要加強巡查與搜證,盡快釋出被濫用的公屋資源。
特首李家超去年在施政報告提出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顯示政府對解決劏房問題的決心,冀工作組亦抓緊時間,小心籌劃,廣納社會各界意見,逐步將劣質的劏房取締。
另外,有研究指,隨着全港建築工程數量增加,混凝土等主要建材可能出現緊張情況,政府有必要早作籌劃,例如考慮將油塘多間混凝土廠有序搬遷到其他合適的地方,既可減低現有廠房對附近民居影響,亦能讓本地老字號混凝土廠繼續營運,確保本地能提供穩定及持續的混凝土供應,令本港公營房屋建屋進度不會受建材短缺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