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積極參與推動IMF增資 助力國際經濟金融穩定
龐 溟 經濟學博士、經濟學家
近日,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決定增資50%,其總份額資源將達約9,600億美元;上一次份額改革還是在2010年。IMF在總務會議上確保了按表決權計算近93%的國家贊成此次增資方案,方案由此通過後將在各國的國內程序結束後生效,各國將支付追加出資額。
從出資比例看,各主要成員國份額仍保持不變,位居第一的美國為17.4%,日本以6.5%位居第二,中國的6.4%份額仍居第三位,緊隨其後的德國為5.6%。此前IMF的增資方案一直未有定論,而此番考慮到要求擴大發言權的發展中國家,提出了增加來自非洲的IMF理事名額的方針,才爭取到大多數同意通過協議。
增強IMF資金抗風險能力
筆者認為,中國積極參與並推動IMF的增資計劃,也將顯著增強IMF的資金實力和抗風險能力,使其更好地發揮維護全球金融穩定、防止國際金融系統動盪的重要功能。
中國維持或擴大出資比例,以及來自非洲的IMF理事名額增加,都有利於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在IMF的日常運作中,在推動IMF的份額和投票權改革中,提升代表性、話語權和談判實力,體現了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份額和投票權應與各經濟體的經濟地位、金融實力和所作貢獻相符的原則。
體現宏觀經濟基本面穩中有進
同時,這也可以保證IMF等國際金融機構的有效性、合法性、多樣性、資金結構和治理結構的優化調整以及國際經濟金融體系穩定。在筆者看來,此次增資方案獲得通過,首先,這體現了中國經濟地位的持續上升、對國際經濟金融事務參與度和話語權的持續上升,也體現了中國向上向好、穩中有進的宏觀經濟經濟基本面和龐大的外匯儲備對國際經濟金融體系穩定的定海神針作用。
其次,這反映了中國在磋商合作中客觀、理性、靈活、合作、相互尊重的態度以及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的立場。否則,如果各方各持己見、互不讓步,不能認識和體現當前國際經濟金融格局的深刻變化、不能尊重實現各國之間的利益協調,那麼相關磋商很難取得通過增資決定的多贏的、積極的成果。
再次,中國近年來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和推動國際經濟秩序更加公正合理,促使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國際金融秩序合理化、全球經濟治理不斷完善,這些做好兩手準備的成效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中國參與構建金融新秩序是必然趨勢
最後,這也顯現了作為開放發展的大國,中國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新秩序和國際貨幣新格局的構建,已是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向IMF的承諾增資額度只是對IMF的授信額度和預防性安排,並不等同於實際使用規模,並不意味着中國必須即時全額動用新增資金,並不會過多增加中國的財政負擔。
與此同時,向IMF的注資屬於外匯儲備的範疇,且這種外匯儲備符合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原則,是市場化、透明化、流動性高、信用度好的外匯儲備使用形式,可以拓展中國外匯儲備的投資渠道,實現同等風險約束下的收益最大化。
在2010年的上一輪改革方案中,有約6%的份額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轉移,其中中國份額佔比從3.996%升至6.394%,排名從第六位躍居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同樣在2010年改革中,美國的投票權雖然有所下降,但依舊保持超過15%的重大決策否決權。而十多年來日本GDP相對於中國的比重已由旗鼓相當變成僅為四分之一左右,但增資比例和份額尚未出現相應調整。
因此,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此前表示,IMF應做出改革,以更好反映過去10年包括中國崛起在內的全球經濟變化。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去年10月舉行的第48屆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會議上也強調,中方一貫認為,基金組織份額改革應實現份額增資和佔比調整,體現基金組織以份額為基礎的機構性質,並更好反映成員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相對地位,提高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和代表性。
提高新興市場話語權和代表性
筆者認同,長遠來看,IMF乃至於其他國際金融機構和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改革,也需要直面個別國家獨享重大事項一票否決權的遺留問題,需要繼續提升國際金融機構的信譽度、資源充裕度和核心地位,需要更好地反映在全球經濟中的活躍度和佔比提高的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與訴求。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