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供應須與平衡發展配合
黃敏碩 註冊財務策劃師協會會長
近年當港人提及本地未來發展,習慣把焦點放在河套區、新田科技城、洪水橋新市鎮,以及交椅洲人工島。其實,連接九龍東和新界東的將軍澳,亦有其獨特的戰略位置。包括第137、132填海區在內,將軍澳東、西兩翼的大規模發展,將持續至少二三十年。從而牽動從西貢到油塘,再輻射到九龍東的長遠布局,以及改善數以百萬計香港島、九龍、新界市民的生活及工作環境。
應付鄰近建造工程需要
現今社會講求節能減排,九龍東的綠色發展,以可持續性為根本原則,就財務、技術、人才以及建築材料等領域作全面考慮及充分準備。各項大型基建和住宅項目離不開使用混凝土,由於混凝土材料混合後會在一段短時間內凝固,需在兩小時內運送到各區工地,否則有可能影響混凝土成品的質量,點出混凝土廠選址有地域性考慮,就如現時本港多個區域,均設有混凝土廠以應付其鄰近建造工程的需要。
現時本地有13間混凝土公司,共60條生產線,近幾年數量生產量逐步增加,由2018年的636.61萬立方米,逐步增加至去年的近828萬立方米。地域分布上,混凝土廠數目共有28間,廠址集中在新界西及離島,當中青衣、屯門及元朗各有4間,錦田則有1間,而港島、九龍東及將軍澳工地的水泥,主要由3間位於油塘以及1間位於柴灣的水泥廠提供。
油塘水泥廠若停運影響大
根據2021年數據顯示,油塘的3間水泥廠的產量合共達125萬平方米,佔當地本港總產量788萬平方米約15%。區內3間混凝土廠一旦停運,將對整個工程業界造成深遠影響,特別是九龍東及將軍澳區的基建工程。油塘混凝土的爭議源於特區政府規劃欠缺周詳。早於過去40年前,油塘對不少港人來說是個非常偏僻的地方,及至1998年,特區政府將該地改劃,由「工業」改為「綜合發展區」、「住宅」及「商業」地帶。區內部分用地的工業用途已相繼停止運作,以作為住宅發展。
應提高混凝土廠生產規格
筆者建議當局可趁機大幅提高混凝土廠的生產規格、環保要求和運輸標準,並善用海路運輸在節能減排的獨特優勢,相信此舉會平衡戰略基建、房屋供應、居民訴求,業者及海內外投資者的發展空間。事實上現時推動永續發展的協同優勢,需透過各持份者平等協商、統籌兼顧綠色、健康以及平衡發展的配合。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