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英華】學懂相處之道 改善親子關係

  常言道,「百善以孝為先。」教育局最近把「孝親」加入學校須教導孩子的多個首要價值觀之一。

  孝字,上面是「老」字的省形,下面是一個「子」字,是子承老者的意思。儒家提倡孝道,並以此為發展其他道德範疇的基礎——孝而後仁,仁而後義,義而後禮。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時至今天,兒女有沒有想過將來反哺父母,已是一大疑問;至於有沒有想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敬孝父母,也是另一更大疑問。

  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真沒想到,在孔子的年代,兒女能對父母保持和顏悅色,原來已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作為兒女的,除了要對父母有義之外,也要有情,要憂心他們,珍惜他們,恐怕有天愛得太遲,後悔莫及。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人非完美,就算是父母也不例外。為人子者,看見父母有不對的地方,便要溫柔規勸。父母可能一時之間聽不進勸諫,那就不要硬來,等待另一個適合的機會來繼續規勸。無論如何,不要因不順而不喜悅父母,須繼續堅守孝道,愛之以孝。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父母在生之時,以禮敬孝之;父母過身之後,藉葬禮敬送之,日後還以祭禮敬念之。孔子是在強調禮儀嗎?禮儀當然重要,但筆者相信孔子認為孝心更重要,他提出孝道是為人子者一生的責任,就算父母已經不在,只要自己還有一口氣,還要記念生我育我者。

  《孝經》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兒女要學會好好照顧自己,珍惜健康和生命,不要讓父母擔心。試問「白頭人送黑頭人」,對父母來說,還有更痛苦的嗎?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古代醫療技術不夠先進,人的壽命往往很短,因此為人父母者,常常會為兒女的健康擔心操勞。作為兒女的,應該努力做好自己,好讓自己在其他方面不加添父母的擔心。

  為了推廣孝道,筆者的學校在校園地下設立了一條「孝道」,學校找了書法家用毛筆寫上多句與孝道相關的文言古訓和聖經金句,並把這些墨寶沿着「孝道」張掛出來,供孩子學習。

  不過,張掛了這些格言,不代表孩子就會留意或主動學習這些句子,學校於是把5月份定為孝親月,並於每年2月開始向學生重溫與孝道相關的格言金句,然後鼓勵學生挑選合適句子,用作撰寫自己對父母的感謝,以及反思自己與父母相處時需改進的地方。學校還會從中尋找感人的故事,予以嘉許、報道與展示,好讓孩子互相學習,「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維護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雙方的責任,因此筆者學校還會教育家長如何與兒女相處。教好兒女或教曉父母,都是改善親子關係的切入點,能幫一些家庭在親子關係方面擺脫惡性循環,走上良性的互動,實在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

  ◆ 盧偉成MH校長,筆名孺子驢,播道書院總校長、香港教育領導協會主席、新城電台親子節目《人仔細細》嘉賓主持、中國文化研究院學科顧問,致力在中、小學推行中華文化教育,並把中華文化價值觀之學習滲透於各個校園生活環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