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中國心」伴「中國造」躍升

  圖:當AI遇上新能源車技術,將迸發巨大商業價值。\新華社
  圖:當AI遇上新能源車技術,將迸發巨大商業價值。\新華社

  C919「展翅」、巨輪出海、神舟飛船奔赴「天宮」、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刷新發射紀錄、「中國天眼」「人造太陽」探秘未知世界……2023年,我國科技創新不斷實現新的突破,一個個「大國重器」驚艷亮相。伴隨國家不斷向「科技強國」挺進的步伐,每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與自信心也都油然升騰。

  在神州十七號發射現場,大公報記者親眼見證了夾道歡迎出征隊伍的市民百姓。無論是古稀老人,還是幼小學童,他們都在清晨凜冽的寒風中大聲呼喊,為航天員加油鼓勁。那一刻,我們真切地感到,飛騰上天的不僅有航天員的身體,更有每一顆滾燙火熱的中國心。

  在廣西防城港,大公報記者同樣親歷了中國西部地區首台「華龍一號」核電機組168小時試運行試驗圓滿完成的激動瞬間。這標誌着「華龍一號」真正擁有了一顆「中國心」──由中國完全自主研發的核電神經中樞「和睦系統」。

  曾幾何時,九天攬月、踏波逐浪,還是中國人不敢奢求的夢想。如今,經過一代代人接續不斷的奮鬥,中國已經在諸多前沿科技領域走進第一梯隊,甚至佔據領軍者角色。此前公布的《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22-2023》即顯示,中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已經上升至第10位,中國正向創新型國家前列進一步邁進。儘管如此,我們仍應清醒地看到,距離築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根基的期待仍有很大差距,中國的科研人員要甘坐「冷板櫈」,敢啃「硬骨頭」,拿出「硬成果」,加快突破核心技術,推動基礎研究成果加快實現應用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