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與民生

  致幸

  豆腐是華人喜愛的食品,客家菜「東江豆腐」遠近馳名。早前中大專業進修學院舉行講座,本地科學家林漢明教授簡介其近作《一豆一世界》,指出大豆起源於中國,最早記載於《神農書》中的《八穀生長篇》,有數千年人工種植歷史。大豆除了作為主要的蛋白質來源,常見的豆漿、豆腐,以至是加工食品如醬油、納豆等,全都是由大豆製成。豆腐何時在中國出現?《本草綱目》中指出:「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專家相信漢代應該有豆腐的雛形,並在後世中改良。

  林教授又提到港人熟悉的飲品「維他奶」。1937年,維他奶創辦人之一羅桂祥在上海聽到了由時任美國南京領事館商務參贊Julean Arnold 以「豆奶 - 中國之牛」為題的演講,講述大豆和豆奶與中國人健康的密切關係。1940 年,羅桂祥牽頭成立「香港荳品公司」。當時,香港約180 萬人口之中,有7,229 人死於營養不良,於是「維他奶」以「窮人的牛奶」為願景而創立。

  期間,前環境局前任常秘、中大校友黃志新提出:中國的大豆宜自給自足。

  林教授指出:「對於很多人來說,大豆這廉價農產品很平凡,甚至習以為常而險些忘記了它的存在和價值。」林教授從事大豆研究已有四分一世紀,他結合高端科技與傳統育種智慧,和甘肅合作夥伴成功育成三種獲審訂的耐逆大豆,無償交予當地農民種植。大豆蘊含豐富營養價值,種植大豆亦可以令土地更肥沃及作為生物燃料。他的講演結語:多種大豆,多吃大豆!